首页 - 股票 - 新股 - 新股资讯 - 正文

IPO抢跑、卡位之路终于被堵住了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莫开伟 2018-01-12 09:06: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IPO抢跑、卡位之路终于被堵住了)

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有149家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而在12月有45家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占全年终止审查的30.2%。值得关注的是,12月20日前,终止审查家数尚只有10家,与11月持平,但在之后的10天里,终止审查企业新增35家,尤其是年末最后3天突然放量增长,终止审查企业高达27家。

对2017年底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突增原因,媒体披露是去年12月20日监管机构要求保荐机构进一步全面梳理在审项目,不符合要求的要在2018年元旦前撤回,对长时期中止、不回复的项目立即撤回。笔者以为,这只是掀起2017年底IPO排队企业终止狂潮的诱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监管机构系列新政实施的影响。

首先是新股发行常态化影响。在新股发行常态化之后,IPO审核周期大幅降低,2017年IPO审核周期从之前的3年多降低到15个月,基本接近美国12个月审核周期。未来,在不符合上市要求企业退出后,IPO审核周期势必还将进一步缩短。这使得之前费尽心机抢跑、卡位获得的审核排位顺序优势逐渐丧失,企业此时主动撤回损失并不大,比起被发审会否决,主动撤回甚至更有利于其今后再次申请上市。

其次是发审趋严,监管处罚趋严,那些不符合要求企业心生退意。发审趋严,体现在上市标准上,体现在对拟上市企业经营真实性、持续盈利能力审核上,更体现在IPO审核过会率上。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的IPO申请,通过了380家,否决了86家,22家暂缓表决。全年IPO通过率由2016年的90.6%降至77.87%。特别是10月大发审委上任以来,过会率直降至58.43%,比2015年、2016年的首发审核通过率下降了32%还要多。而在对已上市企业监管上,监管强度、处罚尺度也显著加大。违规欺诈上市,很有可能遭遇血本无归的结局。

再次是中止新规出台,将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排队企业的时间成本。“老赖”生存空间更小。在这项新规出台前,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企业为保住审核排位优势,往往借主动申请中止“赖”在排队企业中,但证监会在去年12月7日的监管问答中,已明确了中止审查的8项规定,明确了发行人更换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更换签字保荐代表人、签字律师、签字会计师、签字资产评估师无需中止审查,主动申请中止必须有合适的理由并经监管部门审核同意。如果在该监管问答出台之前中介机构更换的,在监管问答发布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完成更换的相关文件即可。这使得借助主动申请中止“赖”在排队企业之路已被封死,撤回申请变得理所应当。

最后是监管层有意将审查窗口前移,保荐机构把关堵口自觉性增强。证监会将梳理、统计、分析保荐机构和保代的业务开展情况、申报文件,前后信息披露不一致有矛盾的保荐机构与保代将被公示并在全行业通报;同时,将采取谈话等多种监管手段,重点关注不称职的保荐机构推荐的其他申报项目。为维护声誉,消除可能的负面影响,保荐机构势必会配合监管部门严格把关堵口,堵住不合格企业上市申请,同时劝退排队企业中不符合上市要求企业。

再清楚不过,2017年末IPO排队企业终止潮的出现,是监管机构一系列监管新政实施的必然结果,大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其一,在发审从严下,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会选择放弃,已申请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也会主动撤回,排队企业过会审核会因此大大提速,IPO堰塞湖将因此逐步消除。而新股发行常态化,势必会稳定市场预期,并由此大大减缓行情可能的波折。

其二,众多优质企业会加快上市步伐,并在资金助推下赢得更大的发展天地,资本市场会因更多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加入而更具活力。

面对监管新态势,拟IPO企业应彻底抛弃以往因IPO审核周期过长出现的抢跑、卡位、边整改边等待的所谓攻略,端正思路,固本强身,等到符合上市条件时再行申报才是正途。

(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关键词:IPO卡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