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价制度利好做市股
此次交易制度改革,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是新推出的竞价交易制度,但在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看来,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做市股可以进行盘后协议转让。他解释道,以前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存在弊端,做市的股票有定价依据,却不允许大宗交易,而允许大宗交易的协议转让,却没有定价依据。
对此,他打了个比方:这对大资金来说就像两条路,一条有路灯却不让走,一条允许通过,却没有路灯。“此次改革,就是允许通过有灯的路,而以前没有路灯的路,则安上了一座灯,哪怕不是电灯,至少也是一盏煤油灯。”他认为,未来的新三板,好企业中的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做市,除非找不到做市商。
梁涤尘也认为,做市股可以进行盘后协议转让交易,对做市股来说是个重大利好。他告诉记者,不止康铭盛,之前不少采用做市转让的公司都遇到需要大宗交易转让实现交易却最终无法完成的情况,“比如,有机构资金想投资、想进行大额的老股转让等情况,以前只能通过做市转让来实现,我们就会担心是否会造成价格波动。另外,一般大额转让都会在线下先协商好价格,这种情况下还通过做市转让来实现,就很容易造成违规。现在有盘后大宗交易,就基本扫除了这个障碍”。
对于竞价转让或做市转让的股票后续会否出现市场分化的问题,洞见资本副总裁张奥平认为,任何情况下,市场都会是二八分化的市场,差异化集合竞价明显利好创新层中的优质企业,优质企业未来会更加优质。他建议,新三板基础层的企业不论任何情况下都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市场流动性问题仍待解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长期来看,新交易制度有利于完善新三板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从而有利于改善新三板流动性,进而带动一级市场的发行,但短期内影响有限。
彭海告诉记者,目前新三板市场,每天的做市交易成交额大概在2亿元左右,协议成交额在8亿-1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存量资金会向部分做市股倾斜,但交易制度改革并没有涉及解决流动性的根本问题,对流动性的提升效果仍有待观察。
先驱资本董事长彭和平认为,长期来看,此次改革对新三板来说是重磅利好,但短期难言乐观。在他看来,理论上,基金产品到期退出有望受益于新交易制度,但主要还是取决于投资者参与的热情。他分析道,新三板挂牌公司和投资者间僧多肉少的局面仍在,资金供求不均衡,短期内,集合竞价的市场价格发现作用不明显,新交易制度实施前期,甚至可能会出现多家公司二级市场全天没成交的情况。
付立春表示,新阶段新三板的主要矛盾是投资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完善新三板市场、协调鼓励更多投资进驻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新三板市场的完善有望全面推进。对企业而言,更应回归规范、持续、成长的主业;对机构来说,做好风控前提下,配置性投资的布局窗口仍在,交易性投资或将理性复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个人投资者均为化名。)(记者 陈丽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