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年底出台 推介1.5万亿建设项目)
浙江正在谋划建设中国第二个大湾区。
11月29日,在浙江省政府主办、浙江省发改委承办的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推介会上,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表示,将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打造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大湾区。
浙江省发改委主任李学忠介绍,大湾区建设目前拟定了十大任务,分别为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现代金融高地,打造现代科创中心,建设现代智能交通体系,打造现代开放门户,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国际化城市,打造国际一流优美生态环境,推进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公民素质和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骏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浙江正在编制实施杭州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预计今年年底将出台。
熊建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杭州湾区建设目前还只是浙江省内的战略,我们也希望这一战略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目前,各方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尚未出台。
拟定两大阶段性目标
实际上,在14年前浙江就开始谋划大湾区。早在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就已提出环杭州湾大湾区概念。
今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环杭州湾城市群;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
熊建平介绍,浙江建设“大湾区”,具有优越的条件。浙江战略区位优越,位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地带,是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形交汇区域,是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枢纽功能区”。沿海滩涂和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宁波舟山港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
熊建平表示,区域内信息经济优势明显,信息化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国内领先。区域内开放体制健全,拥有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等国家级试点平台,目前正在创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
“更为重要的是,大湾区民营经济优势得天独厚。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对全球资本和市场网络的汇聚动员能力,将成为我省‘大湾区’建设的独特资源。”熊建平强调。
为此,浙江省拟定了“大湾区”建设的两大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大湾区”空间结构更加优化,湾区功能更加完备,人才科技新产业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能级加快跃升,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的大湾区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高端要素集聚高地、体制创新高地。
到2035年,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的大湾区,在经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开放格局、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率先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并努力将大湾区建设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
推介1.5万亿建设项目
浙江已经初步明确了“大湾区”建设的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浙江的大湾区建设将从空间格局上,依托沿海跨湾陆海多条重大交通通道,形成“一核三引擎四廊带十平台”大湾区空间形态格局。
具体来说,一核,即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三引擎,即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为主引擎;四廊带,即联动发展沪嘉杭湖科创大走廊、杭绍甬智能制造产业大走廊、沪甬舟海洋经济大走廊、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十平台,即打造杭州江滨国际智造新区、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争创自由贸易港等十大高能级平台。
李学忠介绍,在杭州江滨国际智造新区建设上,将整合强化杭州高新区、临江高新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钱塘智慧城、萧山科技城、钱江世纪城等平台。
浙江计划重点瞄准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区块链等一批有先发优势、有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积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建成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先行区、国家“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战略融合发展引领区、杭州湾经济区智能制造主导区和杭州拥江发展协同创新区。
李学忠透露,浙江将争创自由贸易港。具体来说,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基础,按照十九大报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要求,对照世界上自由贸易港“投资、贸易、金融、运输四个自由化”的通行政策体系,积极谋划打造自由贸易港,逐步建成世界级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交易中心、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国际海事服务业集聚中心、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中心。
在此次推介会上,浙江省发改系统共筛选了120个,总投资约1.5万亿元的大湾区建设项目在会议上推介。其中PPP项目32个,总投资4230亿元;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1.1万亿元。项目涵盖能源交通、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方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