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算法交易”支持
但这种新趋势也带来了新问题。多位大户股东向记者反映,在二级市场上的大额交易,其一会冲击市场,打压价格;其二容易被市场发现,进而引起跟风卖出;其三,整个减持过程持续数天甚至数月,耗费巨大精力,而自己又没有专业的“交易团队”。
面对大额减持方重返二级市场后面临的诸多问题,一些券商近年来持续加速的PB业务反而渐入佳境。其中,“算法交易”成为支撑减持的一种优先选择。
贾东分析说,“算法交易”是近年来伴随着PB系统在多家证券公司兴起的新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的智能交易手段和流畅的交易体验,同时致力于为客户削减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风险。“以二级市场减持为例,为了缓解大额卖出交易冲击市场、打压股票价格的问题,‘算法交易’可以将大单分拆成小单再报往交易所,从而减少冲击成本,并且随机化拆单不易被市场发现,整个过程由计算机全自动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减少“冲击成本”是减持方最为看重的部分。业内人士介绍说,在大额交易中,由于需要迅速而且大规模地买进或者卖出证券,导致股票未能按照预定价位成交,从而通常带来成本的多支付,这就是“冲击成本”;此外,买卖之间的差值还会带来“价差成本”。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2016年市场质量报告,目前大额资金的交易成本中,冲击成本占比高达66%,价差成本占比28%,剩余的6%则为佣金成本。
在“算法交易”中,可以将大单拆成小单。例如,中信建投证券的算法交易,平均每笔子单的金额通常不超过5万元,以便减少冲击成本。而对价差成本来说,“算法交易”则主要通过挂“被动单”,让对手方承担价差成本。贾东介绍说,目前中信建投证券在不控制撤单率的情况下被动单率已经超过70%。
由于券商在“算法交易”中会提供团队和执行支持,“算法交易”被业内誉为“私募交易员的解放”。贾东指出,此前“减持大户”为人工下单,交易员大部分时间用于反复挂单、撤单、敲击代码、点击鼠标这种体力劳动上,而通过“算法交易”,将机械化、模式化的拆单、挂单、撤单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做,解放交易员的精力与体力,交易员便可以更多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阿尔法”。
“大额减持交易仿佛在高速路上驾驶一样,路线导航、路况感知、驾驶决策、极端路况控制、运动控制等缺一不可,而这些环节对应算法交易上,则分别通过交易计划、实时数据计算、交易决策、风险控制和铺单控制,实现安全化的‘自动驾驶’。”贾东指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