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任泽平谈2017年投资逻辑:三年债牛或终结 抓紧通胀和改革双主线)
2017年,如何把握美林投资时钟,对大类资产配置进行调整,无疑是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一个最被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曾准确预测2015年牛市的任泽平对宏观政策和市场策略如何研判,也一直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2016年6月转会方正证券(601901.SH)后,任泽平仍在新岗位上延续其研究视野。而在前研究所所长高利晋升为方正证券董事长后,任泽平也和韩振国一道成为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其中韩振国负责行政事务,而任泽平专注于研究。
12月26日任泽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宏观经济下滑正进入L型探底期,物价水平也将从长期通缩走入温和通胀周期,政策重心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促改革。通胀预期升温和供给侧改革深化既是2016年年底股债汇等市场出现调整的原因,也将成为2017年及更长时间的投资逻辑。
着眼通胀预期和深改
在任泽平看来,通胀上升将至少持续到2017年1季度,CPI可能突破2.5%,PPI可能冲至5%,不过目前来看CPI不会挑战3%的警戒线并引发央行加息。
对于2017年的股票市场,任泽平认为应当关注抗通胀、受益改革和超跌成长股,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亮点也可能成为主题投资的抓手。
《21世纪》:目前较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会给2017年带来什么影响?
任泽平:展望2017年,经济、政策和大类资产领域正在出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变化。我们将会观察到需求从快速下滑期步入“L型”探底期,供给从产能过剩步入产能出清,物价从长期通缩步入温和通胀,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促改革,来自经济基本面的重要转折性变化,将对政策取向和大类资产产生系统性冲击。
《21世纪》:2017年看好哪些板块或投资主题,具体的逻辑是怎样的?
任泽平:对于股票市场,抗通胀、受益改革和超跌成长股是未来主线。
盈利改善和利率上升是中期逻辑,受益于通胀、利率不敏感的行业有农业、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石化、银行等。建议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亮点:农业供给侧改革(土地流转、种子)、国企混改、一路一带等。
逻辑上看,“经济L型”软着陆,温和通胀,企业盈利继续改善;近期房市债市大涨之后受到政策调控,股市性价比提升,大类资产轮动从债市房市转向股市和商品,产业资本、养老金、银行委外等增量资金可期;19大开启新的五年,风险偏好提升。由于险资监管加强、市场情绪等所引发的超跌带来买入机会。
《21世纪》:如何看待2016年年底的“股债汇三杀”?
任泽平:近期股债汇三国杀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此前不断强调的通胀预期升温,只有通胀才能逻辑自洽地系统解释当前的一系列现象,并推演未来趋势。
《21世纪》:从通胀预期升温这点看,2017年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怎样的?
任泽平:继煤炭、钢铁、有色之后,原油价格大涨,受OPEC和非OPEC成员国达成减产协议刺激,11月初以来布伦特原油从43美元/桶大涨至今,原油是工业的血液。11月CPI升至2.3%,PPI升至3.3%,预计通胀上升将至少持续到2017年1季度,CPI可能突破2.5%,PPI可能冲至5%。
不过,目前来看CPI不会挑战3%的警戒线并引发央行加息,但过去的经验表明,2.5%-3%是通胀预期自我强化的加速带,需要密切留意PPI向CPI的传导、原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等。
《21世纪》:2016年大宗商品的牛市,似乎已对通胀有所预兆?
任泽平:2016年商品价格的大涨无非是过去长期货币超发背景下填平所有估值洼地,从股市债市到房市再到商品,从黑色有色到原油,未来有可能再到农产品,供给出清和需求触底提供了催化剂。与股市债市资产价格上涨不同,房地产和商品价格上涨将直接推动通胀。
房地产投资回调幅度有限
在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上,任泽平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将对房地产的整体走向起到作用,不过2017年之后主要城市仍面临补库存需求,若土地供应不能增加,以及调控长效机制无法确立,2017年底房价仍然面临上涨压力。
《21世纪》:2016年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大幅上涨,但前所未有的调控政策也紧随其后,来年的房地产市场会取决于哪些因素?
任泽平: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国庆后房地产调控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长效机制,限制投机性需求,增加土地供给,发展大都市圈。
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这表明中央明确了房地产的居住属性和消费属性,否定了投资投机属性。
会议强调,“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这表明中央决心解决人地分离、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匹配的问题,大都市圈战略日渐清晰,小城镇化战略或退出历史舞台。
《21世纪》:反映到价格上,2017年及往后的一二线房地产价格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任泽平:随着大都市圈和区域核心城市土地供应增加,未来房地产投资回调幅度可能不深。2014-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比较充分,2017-2018年面临补库需求。如果一二线城市土地供给不能增加,以及控制投机需求的长效机制不能建立,2017年底-2018年房价面临上行压力。
三年债牛或终结
对于2016年底的国海事件及债市调整,任泽平认为虽然短期的流动性恐慌已经告一段落,但从中长期来看,“经济L型”软着陆、通胀预期升温、货币政策上去杠杆、防风险等事件可能让三年多的债券牛市宣告中断。
《21世纪》:2016年年底的钱荒和债市去杠杆,导致包括债市中出现了例如国海证券等风险事件,年底许多债券都延后或取消了发行,这种悲观情绪在2017年的债市中能否转变?
任泽平:近期股债双杀源于通胀预期下全球流动性收紧。美联储第二次加息后上调2017年加息次数到三次,汇率贬值资本流出,季节性因素资金紧张,国内去杠杆、防风险,央行锁短放长,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险资监管加强。国内长短端利率上升相当于隐性加息2-3次。
监管层强力协调下,“萝卜章事件”尘埃落地,债券市场信用和交易秩序逐渐恢复,市场情绪或逐步平复。短期看,资金面和代持事件冲击的利率急升暂缓,债市初现企稳迹象,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
恐慌情绪正逐步退潮。央行多渠道加大流动性力度缓释风险,表明央行旨在去杠杆,而非人为制造钱荒甚至踩踏成金融风险。12月20日国开行政策性金融债取消发行,国债缩量发行,也是在呵护市场。
但是,由于“经济L型”软着陆、通胀预期升温、货币政策去杠杆防风险,长达3年的债券牛市可能已经结束,利率的拐点或许已经出现,不过2017年经济二次探底可能会带来交易性机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