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短线策略 - 正文

周期行业或迎第二波主升浪 超配四大领域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08-18 09:07: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结构逆流涌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与微观市场的脆弱性是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是周期运行的框架告诉我们,2016年下半年仍然是寻求“反抗”的进阶,短周期的“顺风”决定着风险资产运行的核心逻辑与节奏。

凭借对周期的理解,我们拒绝加入空头行列。一方面,当前处于康波周期由衰退期向萧条期的过渡,第三库存周期的反弹将带来经济阶段性企稳;另一方面,2014-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其成效已经在2016年上半年显现;最后,回顾历史,当结构逆流和周期顺风汇聚时,结构风险很少会变成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按照“一波三折”的市场运行判断,三、四季度我们致力于探索下半年风险资产运行的“第二波主升浪”,直到经济顺周期的力量消弭。

按照我们对市场运行节奏的判断以及对周期的定位,我们建议超配能源、材料、日常消费、金融四大行业;低配公共事业、可选消费、工业、电信服务行业。主题配置方面,在创新嬗变的大背景下,仍然需要坚守真成长,把握“新一代汽车”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在国企改革的坚守中,“二次央企改革”蕴含生机。

结构逆流的漩涡

步入衰退与货币放水尽头

1、康波衰退期,全球经济结构问题丛生

康波是50-60年的长周期,从1800年算起,资本主义国家共经历了四个完整的康波周期。现在正处于第五个康波周期中,这个周期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按照熊皮特三周期嵌套划分,当前处于该康波周期的衰退向萧条过渡阶段。回顾前两次康波周期的同一阶段,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的原油供给冲击引发的滞胀,另一次要追溯到1929年“大萧条”前期,可以发现,康波陷入萧条期的典型前兆是全球陷入严重的结构性困局,需要一次经济危机式的产能出清才能恢复供需平衡,而后在新技术推动下康波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步履蹒跚,结构问题接踵而至——欧债危机、产能过剩、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涌现,近些年结构逆流加剧了经济失衡,使全球经济陷入了低增长常态。从历史看,每一个经济短周期下行叠加中长期结构问题都使全球经济陷入了危机模式。欧债危机、俄罗斯卢布危机、巴西滞胀危机……危机的涟漪正在向外扩散。

2、货币放水的尽头: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结构逆流

疲弱的经济增长叠加诸多结构逆流,迫使全球央行踏上未知之旅。始作俑者本·伯南克凭借对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研究启动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在回忆录中赞赏了自己“行动的勇气”。其继任者珍妮特·耶伦延续了前任对资产价格的呵护,小心谨慎地评估货币政策的影响,且已经淡化了2009年提到的“明斯基崩溃”;欧日央行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不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负利率政策助力暂时稳住短期增长。全球所有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助力,但未达预期,更远远谈不上强劲的动力。

3、当结构逆流遇到周期顺风:日本的例子

应对结构逆流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且政策的半衰期很短,市场还是担心全球经济会遭到巨大冲击。结构逆流汹涌,但仔细辨别历史上全球危机的爆发条件发现,大多与经济周期的下行相关,PMI低于50是一个触发点。当前我们正迎来周期顺风,中美第三库存周期的向上共振与前期刺激政策的叠加使我们暂时远离风险,下半年我们将阶段性地处在避风港中。

结构性阵痛在发达国家中早有先例,最典型的例子来自于日本。随着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日本经历了失去的10年,日经225指数从近4万点顶点跌去近70%。但这无法掩盖日经225指数在此期间有五次上涨超过50%的波段,且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机会,而市场反弹往往对应着短周期经济上行。

周期顺风的逻辑

经济、美元与国债利率

1、经济:寻觅增长的助力

我们拒绝加入看空经济的行列,判断全球经济增长将迎来短周期助力。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周期运行规律的理解。当前处于康波中周期衰退向萧条过渡阶段,第三库存周期的反弹将带来经济阶段性企稳。从量价关系来看,价格领先于库存是库存周期运行的核心规律。在库存周期触底过程中,价格领先库存快速回升,价格持续回升拉动企业开工率回暖,带来企业补库需求。从产成品库存和PPI运行来看,PPI于2012年9月触底回升至2013年2月,共持续5个月,而产成品库存在PPI带领下持续回落到2013年2月,此后,工业产成品库存大幅回升。本轮PPI触底始于2015年11月,截至2016年5月PPI降幅收窄仍在延续;本轮库存周期下行始于2014年8月,截至2016年4月回落已有20个月。按照历史经验,产成品库存应该会在下半年如期触底回升。

另一方面,2014-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其成效将在2016年显现。我们将G20国家3个月短期利率按经济总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全球短端利率,该指标领先全球制造业PMI一年左右的时间。受益于2015年全球非常规宽松政策,2016下半年全球制造业有望复苏。中国货币政策环境指数自去年底以来开始持续回升,也将为中国制造业PMI提供助力。

2、美元指数:全球经济增长与美联储预期管理的折中

我们认为,美元走势将取决于两股力量:一股是全球经济的强弱,另一股来自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管理。上半年全球经济仍显疲态,通过贸易加权支撑美元,而美联储加息一拖再拖,却成为削弱美元的力量。从结果看,美联储预期管理非常成功,掌控了全球经济的尾部风险,美元走弱也为大宗商品反弹提供了契机。

2016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有望迎来周期顺风,英国公投脱欧也迫使美联储加息预期缓和,两股力量同向作用,加大了美元下半年震荡走弱的概率。可以肯定的是,第三库存周期导致的经济反弹强度无法促使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我们维持下半年美联储进行一次加息或不加息的判断。

3、价格修复: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重现

当经济周期企稳与美元震荡走弱叠加,历史和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价格修复阶段已经悄悄临近。我们观测到今年4月衡量中国通胀预期的通胀意外指数四年来首度转正,表明过去以来持续低通胀的预期差正在被修正;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等非核心要素价格反弹根植于第三库存周期资金“避虚就实”的倾向,同时非强势美元与行业供需格局改善为资金进入提供了契机,而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是核心通胀回升的基石,这一切的表现都将体现在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面。

从历史数据看,长端利率基本反映经济周期波动。本轮经济周期在2016年2月见底,10年国债收益率几乎同步从底部回升。按照我们对经济增长和美元走势的判断,国债收益率陡峭化应该会重现。

全球风险偏好再平衡延续

海外宏观与大类资产视角

1、从“一波三折”到商品的“第二波主升浪”——周期规律的进一步验证

2016-2017年将演绎大宗商品的年度行情,中美等国的第三库存周期开启的尝试、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虚拟资产价格的泡沫以及中周期前期累积的货币因素,都是支撑价格体系修复的原因。第三库存周期的最终结局都是走向“滞胀”,本轮第三库存周期最终走向滞胀的宿命仍然不可避免。因此,从风险“再平衡”因素进行考量,既然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对于全球经济风险进行“再平衡”,那么随着英国脱欧事件的发酵,以及事件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并且需要时间进行解决,也就导致了美国需要进一步地去巩固“再平衡”逻辑,未来美联储加息的次数或进一步减少。

这种局面将导致美联储在平衡全球风险和自身通胀方面难以平衡与协调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美国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全球风险问题。在方向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美国财政部的汇率政策应该是“再平衡”逻辑的延续,而偏鸽派的货币政策选择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抑制作用有限。另外,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此前在货币政策持续放水背景下利率水平已经到了极低位置,因此,推动财政政策发力,使资金“避虚就实”是重要看点。而中国的财政政策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也将是全球重要的看点,这将是“再平衡”逻辑中“中国因素”影响的延续。近来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对政府加杠杆以及PPP推进问题的讨论,而这将是第三库存周期的重要推动力。如果财政政策发力,将是对通胀逻辑的进一步确认,同时支撑商品反弹,展开第二波主升浪。

从全年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对于平衡全球风险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全球经济对2011年之后全球持续通缩的反馈。全球风险再平衡的本质是希望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政策上趋同——维持外部均衡和货币体系的稳定,手段是财政政策助力改革。那么,对于本次第三库存周期来讲,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作为承载货币从而进一步泡沫化的作用在下降,原因是在此前持续通缩和宽松逻辑下金融市场是充满杠杆和泡沫的。包括美国在内,本轮中周期以来的经济复苏也是通过资产价格泡沫来推动,因此,进入第三库存周期后金融泡沫的逻辑可能更多的以管理金融风险姿态出现,由此商品市场也就成为货币“避虚就实”的重要受益领域。

2、再平衡延续——全球周期运行与美联储的选择

1)协同展开第三库存周期——全球经济周期的运行和经济主体的诉求

进入2012年后全球开始陆续谋划在协调中开启第二库存周期,包括美国在货币政策层面退出扭曲操作,并展开QE3,而欧洲在2012年终于平息了欧债危机的冲击,同时日本也在“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方向下开始货币宽松。在第二库存周期运行中,美国逐渐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基本面层面拉开了差距,美国与主要非美国家经济上的根本差异通过货币政策的分化进行体现。美国首先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然后过渡到了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开启名义加息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始终在向自身和各国经济输出紧缩,而紧缩效应在各国的反应是不同的。这种反应的不同不仅仅决定了大类资产价格的运行方向,而且又反作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本身。

对于美国而言,其当前所处的周期位置决定了美国仍然需要平衡自身的菲利普斯曲线、资产价格泡沫和海外风险——尤其是当英国脱欧风云又给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后。而基于美国当前充分就业状态下新增非农就业数据的波动等因素,以及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屡次由于海外风险发酵而导致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美联储即便不延期加息,如果想再次重启加息过程,会确保对于经济数据的尊重,同时会释放稳定的预期,引导将紧缩效应的输出降到较低程度。

对于欧洲而言,在英国脱欧问题尘埃落定之后,自身金融和经济面会受益于风险偏好的好转和紧缩效应解除带来的支撑。虽然上半年景气度小幅回落,但是如果全球经济出现增长好转态势,其自身风险可控;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大宗商品的年度行情决定了其迎来了风险释放的喘息期。随着第三库存周期推进和商品价格进行第二波主升浪,新兴市场可能会有个别国家经济出现恶化情况,但是不会成为普遍现象,从而冲击全球经济。

根据周期运行规律,美国库存周期在2015年1月开始下行,经过超过18个月左右的调整后势必进一步寻求反抗的动力;而中国的库存周期虽然在结构矛盾下以“L”底的形式展现,但是政策托底下短周期企稳对于中国的金融稳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欧日而言,虽然第二库存周期依赖于货币宽松,但是也需要在维护全球汇率稳定前提下助力全球开启第三库存周期。这也注定了欧日的经济增长在宽松政策受到抑制后会顺势回落,同时在中美推进第三库存周期后滞后展开。总体来看,在全球汇率有序窄幅波动下,主要国家展开第三库存周期是未来的主要命题。

2)再平衡的核心——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展望与美元走势判断

年初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变化在于,更大比例地强调了海外风险对于自身经济的影响。可以说年初以来平衡全球风险一直是美联储预期管理的主旋律,而英国脱欧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得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有进一步进行再平衡的必要。而这种再平衡就是全球风险偏好巩固的进一步确认——再平衡的再确认,这种再确认是大宗商品展开第二波主升浪的源泉。

再确认的方式无论是美国货币政策收紧进一步延后甚至是货币政策转向,还是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基础上全球联合推进财政政策的发力,都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反弹。同时有利于全球风险偏好的修复,也对第三库存周期的开启形成助力。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指数将在较为狭窄的区间内运行,对于人民币贬值风险的冲击下降。

3、大类资产运行的逻辑——金融的稳定与通胀的节奏

全球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的关系和A股市场的关系可以将关注点概括为——金融的稳定与通胀的节奏。对于金融的稳定而言,可以理解为:关注美联储在进入三季度后如何进一步巩固全球风险偏好的平稳,并使得加息输出的紧缩对全球的影响减弱。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元指数震荡小幅走强过程中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贬值压力是否会进一步缓解。而这种缓解势必对应着内部政策上的发力,即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支持导致的风险偏好的提升,同时对应着美国中期对于汇率和加息问题的表态。而中国对冲政策的起效,会降低美元加息预期带来的紧缩效应。

对于通胀的节奏而言,可以理解为:如果三季度全球汇率的大幅波动仍然具有延续性,那么美元因素仍然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有利支撑。在供给侧改革和供需平衡改善背景下,大宗商品行情将仍然能够延续,而这种延续向CPI端的传导并不会马上显现。在二季度中国经济和风险偏好再确认过程中,一个核心逻辑就是通胀预期下市场认为债务风险的主动释放会冲击到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流动性问题的担忧以及股市风险偏好的收缩。在金融市场高估值的当前阶段,三季度流动性压力并不大,商品价格的修复并不会显著冲击对于通胀问题的担忧,利好股市运行。

展望年底或明年上半年以及库存周期运行至中后期,随着价格的持续修复以及资金的“脱虚向实”,围绕通胀温和的投资逻辑也将发生变化,警惕高估值下的紧缩效应对于金融市场的冲击。综合来看,下半年围绕通胀节奏这条主线所进行的资产配置,实际上就是迎接第三库存周期中在通胀无忧和价格温和上行的过程中,围绕着流动性无忧进行配置。而在第三库存周期的运行进一步明朗化后,则要围绕价格上涨逻辑进行配置,回避高估值的金融市场。

国内经济

第三库存周期需求再确认

1、第三库存周期需求再确认

中国本轮第三库存周期开启于2016年一季度,在经历了4月“量价齐升”的上涨冲顶后,4-5月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明显回调,这是需求待检验的真实反映。从库存周期需求再确认的历史规律来看,这种需求再确认大多出现在第二和第三库存周期,调整的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6-7个月,平均来看约4-5个月。结合我们对全球经济主导国美国经济周期的研究,美国经济已经触底,三季度美国经济数据将有所改善,所以三季度是中美经济预期共振改善的关键时刻,宏观经济基本面和风险偏好将共同提升。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本轮需求待检验的调整将于2016年7-8月结束,而后有望迎来经济的小幅回升。

2、财政将更加积极,稳健货币助力经济企稳

中央定调积极财政,政府加杠杆顺势而为。2015年中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44.4%(BIS口径),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我国财政政策基调料更加积极,政府顺势而为加杠杆,或助力中国经济企稳。

具体来看,基建仍是稳增长的压舱石,对冲民间投资下滑正当其时;回归稳健货币政策,通胀短期无忧,流动性收紧预期下降;下半年信贷或边际改善,维护货币市场平稳是政策重点;外汇占款下滑趋势放缓,基础货币扰动因素减少。当然,也要关注信用风险暴露和金融控杠杆对流动性的影响。

就A股市场资金面来看,整体仍将维持存量博弈局面,但在宏观流动性趋稳背景下,市场资金供需格局环比改善可以期待。从资金供给端来看,新增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处于低位,余额宝情绪指数以及融资交易比走势都显示投资者参与热情普遍不高,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量低位走稳,下半年增量资金有限;从资金需求端来看,下半年IPO与再融资需求规模将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但A股解禁与私募基金赎回压力将在三季度显著降低。另外,深港通的实施和养老金入市的持续推进有望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来源。

3、通胀展望:价格引领,周期修复

中期来看,物价下行空间已经不大。我们认为,后续支撑通胀水平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非核心物价水平的抬升;二是PPI端和大宗商品走强对于通胀的推动。总的来看,根据库存周期以及商品市场的运行节奏,我们判断物价将在下半年触底并重回上行通道。而在宏观流动性趋稳背景下,物价的修复将促使经济周期回暖,经济周期在7-8月完成需求再确认后或将向上修复。

行业配置策略

动量交易与行业轮动

近些年来,欧债危机、产能过剩、人口老龄化等结构逆流接踵而至,全球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漩涡。投资者小心谨慎应对每一个宏观事件,而事件的不可测性使投资者逐渐放弃了主动配置策略,采取趋势跟随主张,现在市场上最确定的事情就是投资者展现出的不确定性情绪。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上升对A股行业配置的影响十分明显。按照一级行业涨跌排序,过去5年金融和医疗保健持续跑赢上证指数,动量趋势交易特征明显。除了趋势特征外,A股板块行业轮动特征也十分明显。2011年周期行业涨幅居前,从早周期到后周期行业轮动迹象明显;2012年市场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熊市特征,金融、医疗保健防御性行业涨幅居前;在经历2012年的孕育后,2013年信息技术行业朝气蓬勃;2014年市场先抑后扬,利率敏感行业金融、公用事业涨幅领先;2015年市场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先导政策带动下,信息技术行业大爆发;2016年上半年周期行业日常消费、金融、能源、材料等取得相对收益。

我们对过去5年行业轮动的研究发现,但凡上半年走势领先的行业下半年领先地位仍能保持(2014年除外)。从细分行业看,白酒行业上半年涨幅达16.6%,是日常消费的领涨品种。经过2-3年时间的调整,低库存和供需格局改善是白酒板块反弹的基础;受益于原油价格反弹,成本锁定的石油炼制行业和石油销售行业带动能源板块排名居前;贵金属和矿石指数受益于避险情绪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带动涨幅居前,并带动材料行业涨幅居前;避险情绪和收益率曲线陡峭化推动银行指数具有相对收益。按照我们对全年一波三折市场节奏的判断以及对周期的定位,我们建议超配能源、材料、日常消费、金融四大行业;低配公共事业、可选消费、工业、电信服务行业。

主题配置策略

创新嬗变与改革坚守

1、创新嬗变:关注新一代汽车与信息通讯技术产业

汽车产业正处于多重利好之下的风口之中:一是新能源之风;二是互联网之风。这两股风潮不仅是解燃眉之急的强心针,更是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良方。随着这两股热潮的推进,汽车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如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创新与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是传统信息技术的升级版,但其影响更广、更深。“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要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能源汽车一样具有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与投资价值。

2、改革坚守:“二次央企改革”蕴生机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上半年国企改革板块有两波结构性机会,而下半年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将聚焦于“二次央企改革”和紧随其后的地方国企改革投资机会。

对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的预判,我们认为需要具备四个确定性特征:一、集团所处领域是商业竞争性的,且公司是细分领域龙头;二、集团具有一定的改革基础和经验;三、集团改革方向明确(有较为确定的资产整合、清退、借壳上市举动);四、管理层改革积极性高或有相关表态。目前地方国企改革比较明确的省市有上海、深圳、广州、山东、山西、重庆、浙江。行业层面的国企改革主要围绕垄断行业展开,比如油气改革(资产整体上市)、新电改(售电侧打破垄断)、高校科研院所改革(混改、员工持股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