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陡然而至的票房造假风波,让快鹿集团旗下的神开股份陷入尴尬境地。此前公司出资4900万元认购合伙人份额,投资《叶问3》,拟通过电影未来票房收益分配获取投资利润。
“我们已经在规定时间前向监管部门提交了与《叶问3》发行方进行票务合作的合同,等待下一步的处理意见。”上海某知名票务电商3月8日下午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包括美团猫眼、百度糯米等在内的多家票务电商都被要求在8日17时前提交相关材料。这场诡异出现的“票房造假”风波已经震动了监管层、影视圈、投资界以及广大受众。在利益的驱动下,娱乐产业与新的“金融渠道”又会结合出怎样的一个怪物?真相尚未全部浮出水面。
在浮躁的中国电影圈,上映首日的“冲刺票房”出现小规模造假的现象并不少见。然而上映仅五天,《叶问3》“票房造假”的话题就已盖过了电影本身。
从票房成绩看,《叶问3》首日票房1.55亿元,打破华语动作片首日票房记录,随后成为最短时间突破3亿、4亿元记录的华语动作片。至记者发稿时,其“实时票房”已超过5.6亿元,成绩远超该系列影片前两部之和。
而自影片上映之后不久,就出现大量质疑票房造假的声音。不断出现爆料的文章,也有网友陆续在社交平台中晒出观影截图,佐证该影片的售票在时段、座位上存在异常情况,并指出发行公司联手影院造假以致出现“幽灵场”。
面对上述种种“异常”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于3月7日向包括美团猫眼、百度糯米等多家在线售票平台下达通知,要求其于8日17时前提供与《叶问3》各发行方(不限于大银幕公司)进行票务合作所签署的有关合同。
据此,记者经采访获悉,部分电子售票平台方面已经按要求上传了相关文件,但不愿意披露更多细节。
另外,记者昨日17时(上报截止日)就电子商务售票机构提供相关文件的情况联系了监管部门,但未获得相关答复。同时,记者还就相关票务合同的具体内容联系采访了多家票务平台。其中,美团猫眼回复称:“针对声明中的相关规定,猫眼电影已进行自查,我方所有经营行为均符合电影局电商规范要求。我们也会全力配合电影局相关调查和市场整顿工作。”而其他相关各方则大多以要请示上级部门为由,未及时予以回复。
面对网络的质疑和监管的介入,部分影院方面也表示“委屈”。相关人士对记者坦言,影城只是渠道方,属于“打开门就无法拒绝生意”。同时,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环节之一,院线方面也不希望出现如此破坏电影市场环境的事件。
回到电影本身,《叶问3》背后的“金主”快鹿集团更是将其提出的“互联网+电影+金融”的新模式提到了台前。据相关报道,《叶问3》上映前,快鹿集团就已经将票房资产证券化,以票房收益的预期从旗下P2P、众筹平台等渠道筹集了不少资金。此外,快鹿集团官网显示:“将出资100亿投资中国电影,实施‘8+1’电影战略,这是一个有金融托底、互联网先导的产业模式”。
据公开资料,快鹿集团在在美国纳斯达克、香港主板市场、A股主板市场投资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就A股看,集团旗下的神开股份曾于今年2月下旬与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公司出资4900万元投资《叶问3》,拟通过电影未来票房收益分配获取投资利润。由于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该电影提供10 亿元的票房保底承诺,因此神开股份最少也有年化收益率8%的入账。不过,目前神开股份也陷于电影“票房造假”风波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