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新年央企重组大戏:中建材与中材集团筹划重组(附股)

来源:凤凰网 2016-01-26 07:37: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两材”谋战略重组 水泥业去产能全面加速

继2015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在十天内连发三起央企重组消息后,2016年的首出央企重组大戏也已开锣,由中国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1.20%]集团联袂出演。昨日晚间,两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集体公告称,中材与中建材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方案尚未确定,确定后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此举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已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

同时,作为多家A股公司大股东的H股公司中材股份[0.00%]和中国建材也就此事发布公告。所有公司公告均表示:该事宜目前不涉及本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且不会对本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旗下12个A股平台多为“同行”

目前,“两材”旗下均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中材的中材科技、天山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国统股份、中材国际和中材节能等七个上市平台;以及中建材的中国巨石、北新建材、洛阳玻璃、方兴科技、瑞泰科技等五家A股企业。上述公司均于25日晚间披露了上述重组消息。

实际上,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建材行业央企整合的预期由来已久。2015年5月,申万宏源曾发布研报认为:“目前建材行业基本面持续下行,水泥和玻璃价格继续下跌,行业需求较差,资金链紧张,基本属于估值底部,然而基于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大量的基础建设需求,需求端有望回暖,因此估值弹性大,具备兼并潜力。此外,基于环保角度考虑,政府目前已不批准新的水泥生产链,国内大型建材企业想要进一步拓张只能寻求并购机会。基于发展国际业务以及自身拓展角度考虑,将来央企可能在建筑、建材行业各自留下一家特大型央企,其中建材行业的中材、中建材或重组合并。”

从业务板块来说,中材与中建材在水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多个板块均有业务重合,构成了战略重组的基础。资料显示,中建材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目前资产总额超过4100亿元,拥有产业制造、科技研发、成套装备、物流贸易等四大业务平台,其中产业制造又包括水泥、玻璃、TFT-LCD玻璃基板、轻质建材、新型房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耐火材料等业务。2014年7月,中建材入选国资委“四项改革”中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而中材集团则是我国大型水泥制造企业之一,拥有“三大主导产业”——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非金属材料技术装备与工程业、非金属矿业,以及“六大系列核心技术”——玻璃纤维技术、复合材料技术、人工晶体技术、工业陶瓷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非金属矿深加工工艺与装备技术等。

尤其是在水泥板块,中材旗下的天山股份、宁夏建材和祁连山等三家A股公司,以及港股中材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中材水泥有限公司(简称“中材水泥”)等均以水泥为主营业务,从市场区域覆盖来讲存在一定重合,其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存留多年。中材集团曾于2010年9月7日承诺:“用五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对水泥业务的梳理,并将水泥业务整合为一个发展平台,从而彻底解决水泥业务的同业竞争。”按照此承诺,2015年9月7日应是践诺的截止日期。然而承诺快到期时,中材集团以“水泥业务整合方案必须本着符合国企改革大政方针”为由拟将承诺延期一年,该方案遭到了股东大会的否决,中材集团随后决定,将继续积极努力与相关各方沟通,在2016年9月7日前履行前述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

而对中建材来说,水泥同样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业务。中建材官网显示,其水泥年产能超过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该业务主要由其旗下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承担。“随着两大集团的战略重组,预计将对中材解决三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承诺有所促进据记者表示。

符合“同业整合”国企重组思路

与此同时,“两材”的重组也预示着水泥产业的整合提速。数字水泥网陈柏林分析认为:“在去产能的主旋律下,2016年水泥行业联合重组步伐将加速,优势企业将发挥区域市场的主导作用,行业协会在市场协调、加强行业自律方面将进一步发挥作用,用市场化的办法对产能进行重新整合,以联合重组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势产能,从而提高资源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已有六组12家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多起合并涉及规模超千亿元;按照国资委在年度工作会议上的精神,2016年央企资源整合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国资委主任张毅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向盘活存量要效益,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

此外,张毅还明确国企重组的实施路径,即“推动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两材’的战略重组与上述路径正好符合,即属于同业整合,也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这一思路还将继续延续。”

中材与中建材集团筹划重组 多家公司集中停盘

周一晚间,中材股份(1893.HK)在港交所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材集团今日发出的通知函,中国中材集团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上述事宜目前不涉及本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組事项。

宁夏建材1月2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1月25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发来的通知,获悉其控股股东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公司表示,上述事项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公司将根据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同日天山股份公告称,公司于1月25日接到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发来的通知,获悉其控股股东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该事项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中材集团旗下A股公司包括中材国际、宁夏建材、中材节能、祁连山、中材科技、天山股份、国统股份;

中国建材(3323.HK)集团旗下A股公司包括中国建材、北新建材、中国巨石、洛阳玻璃、瑞泰科技、方兴科技。

公司情况概况

凤凰财经制图

【相关阅读】

投资快报消息,在日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将继续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分析认为,随着国企改革全面提速,加之近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也出现实质性进展,预计国务院将于上半年发布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相关概念股或将卷土重来。

张毅指出,2015年全年国资委共推动了12家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案例,目前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锐减至106家,这106家中央企业中,共计99家企业实现盈利。其中,37家企业利润已过百亿元,2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30%。

洛阳玻璃(600876)已提前大涨60%

股价截图

截止到1月25日收盘,洛阳玻璃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已远远脱离大盘,自1月18日至25日收盘累计涨幅已经超过60%。小编提示,若今晚公司并未宣布重组计划,那短线将受到一定冲击。

公司原主要从事浮法玻璃的制造和销售、技术服务。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生产无色、蓝色、茶色、灰色、绿色等多种色彩和规格的优质浮法玻璃和在线镀膜玻璃。拥有浮法玻璃生产核心技术及多项自主知识产权。2015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不在经营普通浮法玻璃业务,而是以超薄玻璃基板为主营业务,以传承和发扬浮法玻璃生产工艺为导向,保持和强化在科研创新和产品自主化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打破下游国内厂商主要通过进口采购超薄玻璃基板的局面、提升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国产化水平、促进下游企业完善供应商体系并优化成本结构持续作出贡献。

长江证券10月份发研报认为,公司因浮法低迷业绩和超薄玻璃毛利率下滑,业绩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亿,同比下降7%。华丽变身超薄玻璃业务平台,转型升级在即。重组核准之后公司业务开始从传统建材领域向电子信息显示领域转移。在该领域公司已成功研发国内最薄的0.25mm超薄电子玻璃,实现批量投放市场。此次重组后蚌埠线150tpd的加入将更加巩固公司在超薄领域的领头地位。有碱超薄玻璃未来成长性看点一是触摸屏的增长,二是对该领域无碱超薄主导的挑战和替代,替代的窗口机遇在中低端智能手机和白牌平板电脑领域的触摸模块和视窗保护屏。基于超薄玻璃的技术壁垒供给无法短期复制,对未来盈利能力看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申万宏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