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中国建材在“掌门人”董事长宋志平成立深化改革小组之后,打出了一系列混改组合拳。但混改试点开花暂时并不能改变中国建材旗下主要上市公司营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双降的尴尬业绩。
近日,被国资委点名混改试点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动作频频。
11月19日,作为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首批试点实施单位之一的中国玻纤(后更名为“中国巨石”,600176.SH)连发三个增资公告。其中,向巨石埃及公司增资9500万美元。
11月14日,同为首批试点实施单位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北新建材(000786.SZ)也发布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展公告,涉及拟收购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35%少数股权事项。
10月8日,中国新型房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房集团”)与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会谈。
不难看出,中国建材在“掌门人”董事长宋志平成立深化改革小组之后,打出了一系列混改组合拳。但混改试点开花暂时并不能改变中国建材旗下主要上市公司营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双降的尴尬业绩。
混改“试验田”
其实,千亿级央企中国建材的混改之路要从去年7月国资委的一场发布会说起。
2014年7月15日,经过多方大半年的筹备,国资委确定了首批“四项改革”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董事会授权试点、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六大央企名单,中国建材入围,且侧重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
在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看来,作为国内知名的重量级央企,中国建材业务体量大、影响力深远,深化改革工作急需开展,旗下拥有瑞泰科技(002066.SZ)、北新建材、方兴科技(600552.SH)、中国巨石等上市公司,控股比例高低不一,比较适合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企业。
中国建材官网显示,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超过41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8万名,直接管理的全资、控股企业17家,控股上市公司6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
郭凡礼的说法可从中国建材对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找到佐证。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建材控股国内上市企业北新建材、中国巨石、方兴科技、瑞泰科技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5.2%、34.17%、27.9%(通过华光集团间接持有23.23%股份,另中国建材全资下属企业蚌埠院持有4.67股份)、39.69% (通过旗下成员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控股公司控股);持有海外上市公司洛阳玻璃31.8%股权(通过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股),其中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为中国建材成员单位。
作为国有资本,中国建材对旗下上市公司控股股权比例不一,最高不过五成。仔细查阅公告还发现,这六家上市公司里都有不同比例的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股权。
但这并非中国建材被国资委确定为混改“试验田”的唯一原因。被国资委点名的首批“试水”混改企业还与其董事长宋志平早年带领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探路混改路径有关。
被誉为“高级职业经理”的宋志平曾是中国建材(2002年起任“一把手”)、国药集团(2009年5月~2014年4月15日)两家央企的双料董事长。在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5年间,已基本完成整合的大框架,混合所有制企业资产在集团总资产中占比超过80%。
在过去的几年间,在他的“掌舵”下,中国建材也混合了上千家企业。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建材净资产659.78亿元(其中少数股东权益441.61亿元),国有权益仅218.17亿元,控制了3644.14亿总资产,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超过85%,是央企中混合所有制程度较高的企业。
宋志平坦言,这得益于较早发展了混合所有制。具体做法是,不再靠国家投资扶持的成长方式,而是以存量资本吸收大量社会资本进行发展;抓住契机,开展大规模联合重组,与民营企业进行混合。
联合重组在中国建材水泥业务板块上大显身手。在原有中国联合水泥基础上,又重组成立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等公司,给被重组的民企老板们保留一定股份,这种联合重组奠定了中国建材集团独具特色的混合所有制。
为保证混合的企业不“反水”,他还端出“三盘牛肉”,即在收购时给出条件:第一盘是公平的收购价格,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有适当的溢价;第二是中国建材保留部分股权给被收购企业,一般是30%;第三是原有企业老总留在岗位上,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继续做管理者。
但在“新常态”下,如何深化混改成为中国建材人思考的新命题。
动作频频
据宋志平介绍,在确定为混改试点单位后,中国建材便着手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由他担任组长。在设计试点方案阶段,他大量调研并向其他企业取经,地产界混改先行者上海绿地就是其中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初 《关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方案》获得国资委的批复后,这家巨头央企开启了混改的新里程。
作为国资委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宋志平对中国建材未来的布局很清晰。他表示,企业将在建材制造、新型房屋、科技服务、新材料等业务板块选定试点实施单位,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
2月6日,中国建材旗下的北新建材和中国巨石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方案已获批,北新建材和中国巨石两家公司都入选为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首批试点实施单位,同时获批的还有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宋志平告诉媒体记者:“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在二级公司展开,不是母公司。”这与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国企仅在子公司混改不会触动母公司机制的混改路径一致。
他提出,中国建材混改有三个要求:一是要混得充分,能混合的都要混合,抓住这个机遇;二是混得规范,按照公司法来做,各种评估都很规范,包括中介公司进入;三是混出效益来,改革最后得有效益。
目前,中国巨石和方兴科技宣布非公开发行,北新建材和洛阳玻璃正在筹划资产重组。
11月19日,作为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首批试点实施单位之一的中国巨石连发三个增资公告,增资对象包括全资子公司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和巨石集团成都有限公司。其中,向巨石埃及公司增资9500万美元,旨在优化巨石埃及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海外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公司布局国际化的目标。
就在5天前,北新建材也发布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展公告。这是自今年4月10日因北新建材筹划资产重组后申请停牌至10月26日起复牌后的规定动作。而此次停牌涉及拟收购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35%少数股权事项。
同日,中国建材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洛阳玻璃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通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获并购重组委有条件批准。根据重组方案,洛阳玻璃拟以持有的龙昊公司100%股权、龙飞公司63.98%股权、登封硅砂67%股权、华盛矿产52%股权、集团矿产40.29%股权及对上市公司的债权与洛玻集团持有蚌埠公司100%股权进行等值资产置换,并以非公开发行方式支付上述资产作价差额部分,同时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募集配套资金。重组完成后,公司将不再经营普通浮法玻璃业务,将主要生产超薄玻璃基板,实现从普通浮法玻璃向电子玻璃转型的规划,向高档化、超薄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作为中国建材旗下的中新房集团也在10月8日与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会谈。前者表示,浙商银行将为中新房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注入动力。而后者则表态,将积极参与中新房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成为其重要股东。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建材的混改动作与今年9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混改的顶层设计——《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不谋而合。《意见》明确指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
“试水”考验在即
民生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对央企混改的解析是,未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央企改革的主流形式。央企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已完成大部分混改工作,未来主要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的方式,对产业链上充分市场化的优质资产进行混改。
但在进一步解决市场化的问题上,这家建材企业的“一把手”也有自己的担忧。“虽然我们做了多年的市场化工作,但是还有做得不规范、不符合市场的地方,还有过去老的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希望这次能够加以解决。”
他表示,希望这次混改能真正引入新的投资人进企业,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同时希望在企业里探索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市场化的改革措施。
在丰满理想的背面,是混改试点企业的业绩,这也成为了市场检验混改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在中国建材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泰瑞科技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的业绩最令人堪忧:本报告期营收4.22亿元,同比下降20.26%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收14.15亿元,同比下降8.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61万元,同比下降3179.49%,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70万元,同比下降280.86%。
营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双降的还有洛阳玻璃。其2015年第三季度业绩也不容乐观:年初至报告期末(1~9月)营收4.03亿元,上年同期4.33亿元,同比下降6.99%。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1~9月)却为-1.55亿元,上年同期为725万元,同比下降2238.02%。
此外,自2010年以来深陷美国石膏板诉讼案漩涡的北新建材2015年第三季度业绩也欠佳:第三季度营收为19.76亿元,同比下降13.72%,1~9月份营收为56.12亿元,同比下降8.07%。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18.36%。1~9月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23亿元,同比下降12.59%。
相较前三者,方兴科技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业绩算是中等水平:年初至报告期末(1~9月)营收6.81亿元,上年同期6.85亿元,同比略降0.53%。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1~9月)为5433万元,上年同期为7702万元,同比下降29.45%。
所幸,今年3月18日更名的中国巨石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不错:第三季度营收为52.32亿元,去年同期为44.17亿元,同比增加18.4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5亿元,去年同期为2.88亿元,同比增加165.67%。
尽管中国巨石被称为是中国建材二级公司混改的成功样板,但毕竟多数中国建材旗下企业表现不尽如人意。业内人士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在保证良好业绩的情况下,实现更深层次的混改,对中国建材来说仍是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