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综述
周一(11 月9 日),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1.58%,收报3646.88 点;深证成指涨1.47%,收报12453.24 点。两市全天成交金额1.37 万亿元人民币,上日成交金额为1.17 万亿元。中小板指收盘涨1.71%,创业板指收盘涨2.38%。
行业方面,29 个中信一级行业多数上涨,仅有非银行金融板块出现下跌。上涨板块中,计算机、银行和传媒等行业涨幅居前。概念方面,创投、养老产业和次新股指数处于领涨位置,而福建自贸区、北部湾自贸区和黄金珠宝指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驱动因素分析
宏观方面,海关总署8 日公布,10 月我国出口1924.1 亿美元,同比下降6.9%;进口1307.7 亿美元,同比下降18.8%;顺差616 亿美元。我们认为,10 月出口比9 月降幅扩大,四季度下降几无悬念,出口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拖累。政策取向上,仍会将稳增长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增长力度。
此次IPO 暂停是在7 月份发生极端化“股灾”的背景下,为了强力“救市”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证监会在11 月6 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了一系列重磅消息,其中既包括重启IPO,也包括券商场外配资清理基本结束等。这实际上已经在给市场释放出一个明显信号,监管层认为股市已脱离“股灾”的危险期,强力“救市”的相关工作应告一段落,需让市场重回常态运行中。此时,证监会对IPO 发声,正是对证券市场自我恢复能力的认可。尽管重启新股发行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扩容压力,但估计近阶段对大盘只是心理层面影响。今后监管层可能会继续释放利好,以确保新股发行的工作顺利推进。因初期新股供应有限,更难以对目前宽松的资金面带来颠覆性影响。
长期而言,IPO 机制的恢复可维护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此次修改后的发行制度上,证监会维持市值配售、取消现行的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缴款等新规,实际上降低了打新的资金门槛,会进一步激发投资者打新的热情,并缓解投资者对IPO“抽水效应”的悲观预期。综上,IPO 重启对股票市场是短期利空,长期利好。A 股市场预计将出现先跌、后涨的走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