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又一轮大幅波动后,投资者风险偏好进一步保守,市场情绪也非常不稳定。就整体估值而言,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恢复到比较合理的状态,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所以应该更为理性地看待当前市场。
市场下跌主要源于过高的杠杆和过高的估值,特别是创业板的过高估值。期间市场调整引起场外配资、融资融券连锁效应。去杠杆导致部分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暴露,强制平仓,股票价格下跌。截至8月26日,在不断的去杠杆压力下,两融余额规模尚存1.16万亿元。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杠杆交易占比已经大幅下降。以融资融券交易为例,2014年11月初牛市尚未快速启动时,融资交易额占比在15%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市场大幅上扬之际,高达30%有余。如果将场外配资估算在内,杠杆交易的占比或最高达到50%以上水平,投机氛围极为浓郁。
随着6月以来市场深度回调、管理层严控杠杆行动后,场外配资基本销声匿迹,融资交易占比稳定在目前9%左右水平,融资规模虽仍在1万亿元以上,但还是可以初步判断,目前场内去杠杆阶段已接近完成。
再观察今年上半年牛市当中,创业板首屈一指高歌猛进,从不足1500点快速上涨至4000点有余,估值达到令人惊诧的地步。有研究表明,如果将今年上半年创业板指数的估值情况,与历史上4次股票大泡沫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当时创业板的估值已经达到甚至高出这些泡沫的巅峰状态。
历史上4次大泡沫包括:1989年日本股票大泡沫,2000年美国科技股大泡沫,2000年A股大泡沫,2007年A股大泡沫。泡沫终将回归理性,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度调整,上证指数由最高5178点下跌至最低不足3000点,下跌幅度超过40%,创业板指最高4037点,重挫至今不足2000点,腰斩有余。
不过,就目前指数点位而言,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连续深度回调过程中泥沙俱下,一些估值合理、成长稳健的公司亦被市场错杀。尽管短期来说股市是一个投票机,但长期来说是个称重机。好公司会在时光中显现价值,而那些只会讲故事、玩题材的,终将难逃被市场抛弃的命运。
虽要考虑到目前已是去杠杆进程后期,市场估值水平也已恢复到合理区间,但是短期内大幅上涨也非常困难。市场信心在经过大幅跌落后需要一定的周期进行恢复,且目前实体经济运行状况仍难以推动A股大幅上扬。国内经济基本面继续保持颓势,人民币贬值预期仍在,资本亦存在结构性外流倾向,这也是全市场企稳回升所需要面临的切实问题。
香港市场显得更为理性,港股由机构投资者主导,机构贡献逾六成交易额,与A股市场散户交易高达90%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两个市场参与主体的成熟度相去甚远。近期港股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影响下亦出现大幅回调,恒生指数回落至2009年末金融危机后期水平。有不少港股品种甚至跌至2008年低点,具有更好的配置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