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间,中国中冶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报告。继2014年各项经营指标逆势攀升后,上半年中国中冶业绩再创佳绩,实现营业收入1006.9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20.1%;每股收益0.11元,同比增长22.2%;在“世界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居第326位,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的“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中位居第10位。
市场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
2015年上半年,中国中冶继续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抓市场,精兵强将奋力闯市场”,深化“大环境、大客户、大项目”的设计与运作,积极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建立沟通机制,推进大项目的跟踪与落实,在进一步巩固冶金市场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非钢市场。积极推进“主营业务区域化”,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做深做透重点区域市场,优化区域市场布局。继续加大资质登高补全工作力度,新增5家子企业获得6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实现13家子企业拥有23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其中10家子企业具有房建和冶炼双特级资质,为公司在传统冶金市场向高端攀升并向非冶金市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进“特长业务专业化”,组建国内第一家专业综合性管廊公司,并将建设住建部标杆项目--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成功经验进行积极推广和辐射,抢占先机,全力进军发展潜力巨大的管廊市场。上半年,中国中冶实现累计新签合同额1,772.5亿元,其中新签订的金额超过5亿元的大合同共73项,合同金额共计825.2亿元,占上半年新签合同总额的46.6%。
改革创新积极推进
面对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中冶表示,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持续激发公司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一是全面清理存续资产,盘活清理不良资产,重组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全面梳理各层级各类子企业,持续提升下属单位效益;三是完善综合业绩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四是深化人力资源分配改革,围绕创新驱动,公司培育、挖掘、选聘了一大批拔尖人才和高端人才,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
据介绍,中国中冶集团资金整体利率水平处于央企平均水平之下;进一步加大产融结合力度,带动市场开发,通过存量项目债权转让,加快了资金回收,有效促进了主业发展;进一步强化集中采购,整体采购率由2014年3月的21.4%提升至68.1%,平均资金节约率达到4.8%;继续加强亏损企业治理,强化过程监督和问责;严格加强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结构,狠压投资规模,坚持投向效益好、效率高的工程主业和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首次实现稳中有降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1.3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少流出16.8亿元;带息负债规模同比下降7.8%,整体资产质量延续了持续向好的态势。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2015年上半年,中国中冶3项科技成果通过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初评。公司拥有的有效专利数继续保持中央企业第4位,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排名中央企业第12位,整体水平稳居中央企业前列。在已有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专家评审,有望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实现零的突破。
中国中冶表示,将着力打造核心技术平台和全产业链联盟两大平台,设立中冶技术研究院,建立引领钢铁工程技术发展的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冶金工程“八大部位”的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整合集团内外设计、制造、施工等资源,整合国内外战略客户、核心设备制造商、软件包提供商的资源,提升中国中冶作为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