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继部分券商调高融资保证金比例后,多家券商又对两融标的股做出调整。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看待?
首先,这说明券商风险意识在加强。正如某券商调整两融标的股的公告中所述,“由于近期股票的风险快速上升,为进一步防范风险,保障客户利益,公司对融资融券业务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标准参数进行定向调整”。本来,开展两融业务因为有保证金的“保驾护航”,对券商来说,几乎没有风险,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去年以来,多家券商纷纷补充资本金,其中也有为做大两融业务规模的意图。但是随着股市行情的不断上涨,两融余额不断攀升,尽管有单只标的股比例和资本金倍数等条款的约束,可其中的风险随着业务规模的上升仍在不断积聚。尤其是创业板市场,在指数短期内翻番并不断突破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投资理论被颠覆,风险加大逐步成为共识。这或许是国盛证券一刀切地将创业板股票清出两融标的的最单纯想法。
其次,对融资业务“双刃剑”的认识进一步清晰。一方面,在预期上涨的市场中,融资业务释放的资金有利于助推股指上行,放大资金效果。对于在这轮股指上涨中,融资业务所发挥的作用,市场已有共识。这一轮牛市与2007年明显不同,除了宏观层面改革的预期,起相当作用的是资金杠杆的使用。另一方面 ,在预期市场下跌过程中,作为有成本的资金,必将率先夺路而逃,并将放大市场恐慌,对其他自有资金形成踩踏,扩大下跌的杀伤力,甚至造成行情的早夭。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多家券商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适当调整两融标的,不仅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同时也有利于行情的平稳发展,不失为保存广大投资者胜利果实的万全之策。
截止到6月8日,两融余额为2.17万亿元,据券商统计数据,这一规模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16%-20%,被认为是基本符合成熟市场的常态水平。也是上周五,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为促进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范有序发展,正在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及相关业务规则进行修订。
不可否认,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成为券商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已经成为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构件,而伴随股指上涨与市场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其中涉及的杠杆监控越来越成为融资融券业务稳定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平稳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