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板块掘金 - 正文

石墨烯年度盛会9日起召开 7股播下盈利的种子

来源:证券之星 2015-06-09 08:17: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编者按】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展览会(Graphene Expo 2015)将于2015年6月9-11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召开。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工业4.0”提升为国家战略,石墨烯量产将加快,应用前景巨大;而A股石墨烯板块年内累计涨幅相对较小,具备上涨空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建议。

年度盛会9日起召开 石墨烯产业化提速

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展览会(Graphene Expo 2015)将于2015年6月9-11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召开。作为全球顶级石墨烯行业盛会,此次展会将邀请中国以及欧美地区的产业巨头,共同探讨交流中国石墨烯的发展机会。目前,全球都在加大石墨烯的研发力度,石墨烯在电池、可穿戴设备、冷凝器等方面的应用频现突破。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工业4.0”提升为国家战略,石墨烯量产将加快,应用前景巨大;而A股石墨烯板块年内累计涨幅相对较小,具备上涨空间。建议关注储备有石墨烯技术的上市公司,以及石墨烯产业化推进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

国际石墨烯展会召开

由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全球石墨烯产业技术联盟、中国石墨烯协会和上海冠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共同组织的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展览会(简称Graphene Expo 2015),将于2015年6月9-11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召开。作为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石墨烯领域年度盛会,展会将以“国际化、专业化、高层次”的会议要求,邀请欧美地区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地区的产业巨头,共同探讨交流中国石墨烯的发展机会,促进行业发展。

目前,世界各地关于石墨烯的研发仍在加速推进,高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其中,南京工业大学的专家们正在积极研究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池,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充放电能力,几分钟充满大容量电池将成为现实,而这种电池有望3到5年内普及。

与此同时,近期一个由欧洲学者组成的联盟发现了一种把石墨烯和纺织物纤维整合起来的方法,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电子纺织品”,具有导电性又可以保持纤维特性,轻便、手感好,并且能提供排汗和热管理功能。

另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发电站的冷凝器被涂上石墨烯后能提高节能效率。按照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计算,如果整个电厂使用这种冷凝器,效率可以提高2%到3%。

石墨烯产业化提速

受益政策扶持、产业化提速,石墨烯应用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海通证券指出,石墨烯制备成本下降加速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石墨烯成本已从1000元/平方米下降至100元/平方米,为石墨烯产业化和规模化提供了可能。随着“工业4.0”提升为国家战略,石墨烯量产将加快,石墨烯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加工、智能穿戴、洁净能源、航天军工、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使石墨烯成为真正的“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新材料列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陆续拨款超过3亿元资助石墨烯相关项目,国家引导石墨烯产业成立了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此同时,民间资本向石墨烯产业流动,产学研用构架基本形成。在产业园和创业基金等的积极引导下,一些创业者以技术为资本成立公司,一些上市公司以资金为优势介入石墨烯领域。鉴于石墨烯巨大的应用前景,建议关注储备有石墨烯技术的相关上市公司以及石墨烯产业化逐步推进所带来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石墨烯指数累计上涨104.49%,在117只概念指数中位居第97位,涨幅相对较小。结合石墨烯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石墨烯指数具备“补涨”空间。短期国际展会召开、新技术涌现,以及产业化提速,将成为石墨烯概念的反弹契机。

【相关阅读】

行业人士预期虽然目前的石墨烯的产业化并不理想,但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地,加上优质的产能储备,未来中国的石墨烯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望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

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5月1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发布了全球首个石墨烯指数。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全球石墨烯产业综合发展实力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中国。

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在青岛高新区组织召开石墨烯产业发展座谈会。针对石墨烯产业发展可喜态势和面临的问题,近期,原材料工业司拟开展以下工作:制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指导筹建产业发展联盟,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行业信息服务等。(中国证券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