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以来一直跟随A股稳步上涨的沪深B股上周五突然量价齐升,截至收盘沪深两市未停牌B股全线涨停,交投也空前活跃。随之而来投资者关注三个问题,即B股为何大涨、未来会不会继续上涨以及接下来该如何操作。
改革预期与价差博弈导致B股井喷
笔者认为,B股上周五井喷行情的主要推手是投资者对B股市场的改革预期和AB股之间巨大的价差博弈。
对于B股市场的未来的上涨空间,更多还是由投资者对B股前景的判断以及资金入市情况决定。由于B股市场没有扩容只有瘦身,目前300多亿美元的市值还不到A股的0.5%,如果后续有较多的资金入市,B股上涨仍将持续。当然从历史上看,B股井喷后既有持续性较强的行情,如2001年2月以及2007年5月连续多个涨停,也有2009年11月13日这种持续性不强的单日涨停行情。
投资者在参与B股行情时,除了关注AB股差价大小外,公司本身的投资价值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事实上,公司质地优于沪市的深市B指前几年就创出历史新高,而上证B指仍距2007年的高位有一段距离,这充分说明长期投资更看重公司质量。因此,投资者宜尽可能选择那些盈利有增长空间、分红收益率较高、估值较低的品种,兼顾AB股差价因素,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中线持有。同时投资者也要注意市场的风险,从历史上看B股短期大涨后也经常出现快速回落,随后陷入长期低迷,高位接盘的投资者一套就是多年。
B股未来改革路径
B股上市公司已经实施或处于停牌酝酿的方案主要有四大类:1)上市公司回购注销B股股份,如长安B、鲁泰B、南玻B等;2)可能触发退市条件而直接退市,如ST武锅B,现处于停牌中;3)B股转H股方案,如中集B、万科B、丽珠等;4)母公司吸收合并并转A股方案,如东电B,以及目前处于停牌状态的新城B、阳晨B等。
上市公司回购B股,主要目的是增强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促使公司价值回归到合理水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近年来回购B股已有十多起案例,客观上减少了B股规模,提升了股票估值水平,但对彻底解决B股问题没有直接意义。
对于第二种情况,2001年以来先后有水仙B、金田B等6家公司因业绩连续亏损原因退市,ST武锅B也可能步其后尘;另外还有闽灿坤B等多家公司因为股价持续低于面值原因可能触发退市条件,此后通过缩股方案维持上市资格。不过,这些退市或保牌举措都不足以对B股市场产生实质性、制度性的变革。
中集、万科等B转H的案例对B股市场有一定意义,但只有少数符合国际投资者偏好的大公司最终能实现B转H。如果该企业已经是A+B企业,融资意愿不强烈,或者港股相关行业的估值更低,则公司未必会劳心费神选择去港股上市。
至于第四种吸收合并转A的方案,已经实施的只有浙能电力一例,目前停牌的新城B股、阳晨B股等几家“纯B股”公司也可能酝酿类似方案。笔者认为该方案对于部分仅仅发行了B股的公司具有一定示范作用,但仍不足以成为解决B股问题的最佳路径。
笔者多年前就撰文指出,B股市场改革方向应该是多元化的。目前,沪深两市还有104家B股公司,业务大多在国内,股东构成多为国内投资者,这类企业采取“增发A股,回购B股”或者直接B股转A股的途径也许更合适。B股市场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必将得到解决,从目前情况看,早解决比晚解决好,以B股转板到A股方式解决比其他方式“横生枝节”好。
笔者提出的并轨方案,可简单归纳为“现金选择权+B股转换成有限售条件的A股+A股股东配售权”,即确定一个公允价格,由第三方向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的B股将自动转换为有限售期的A股,限售期的长短取决于AB股差价大小;实施现金选择权的B股将由现有A股股东按照股权比例配售,配售股份同样有限售期;配售余股由现金选择权提供方购买。纯B股由于不存在A股问题,可作为试点直接转板。上述方案简单易行,而且既没有制造新的遗留问题,又对A股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B股股东利益。
作为中国股市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工程,在解决B股市场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困难因素,兼顾各方利益,体现三公原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