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平安银行2014年成绩单已经率先亮相
对于A股市场来说,第一季度永远属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时间"。而对于上市银行来说,今年3月份将是2014年年报披露的密集期。
3月13日,平安银行的成绩单已经率先亮相,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内,五大行等银行的年报也将掀起盖头,有关上市银行年报的N个谜题也将被揭晓答案。
No.1
利润增长极在哪里?
虽然从整体来看,上市银行2014年的利润增速下滑已经毫无悬念,但是对于银行单体来说,仍然不乏业绩增长点。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利润有两大主要业务构成,其中的大头自然是利息净收入。
从平安银行的年报来看,该行2014年实现利息净收入530.46亿元,同比增长30.37%,占营业收入的72.26%。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和利差提升所致。据券商研报测算,平安银行去年第四季度息差约为2.84%,环比回升13个BP,远好于研究机构去年年初的判断。
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去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在16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11位,浦发银行则高居榜首;从息差变化态势来看,有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的6家银行去年前三季度保持了息差单季度环比增长的态势,这显示相关银行贷款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息差带动的利润增长也有望成为部分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的首要利润增长点。
当然,规模扩张几乎是所有银行利润增长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过,由于近两年银行贷款资产质量下降,规模扩张式增长的弊端也有所显现。
在非息收入方面,平安银行2014年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2014年,平安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03.61亿元,同比增长77.04%。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73.78亿元,同比增长66.20%。再分类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增幅跑赢手续费整体收入的共有三项: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增长304.81%、咨询顾问费收入增长96.83%、其他增长105.6%。抛开"其他"这一项来看,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和咨询顾问费收入领跑了平安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不过,由于业务侧重点不同,这对于其他上市银行是否适用尚且不得而知,需要等待更多银行年报的进一步披露。不过,结合去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来看,手续费收入增长作为上市银行的另一个利润增长极应该是靠谱的。
NO.2
谁是银行估值修复的"金主"?
去年第四季度,银行股展开了一轮可谓凶悍的估值修复过程。去年11月28日,银行股集体"暴力拉升",并率领A股创出"史上天量"成交额,16家上市银行当日的成交额合计为770.23亿元,为去年前十个月上市银行日均合计成交额62.63亿元的12.3倍。此后,上市银行可谓轮番上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均曾作为领头羊带动板块上涨。
银行股去年第四季度轮动的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在进行托举?不同银行的情况自然不可能完全一致,例如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有安邦的"任性增持"做支撑。但是,估值修复背后,机构资金属性肯定还是一致度较高的。
再以11月28日为例,当日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的涨停背后都有机构资金做主要推手。就光大银行来看,当日买入席位前五名中有两家是机构专用席位,分别买入1.68亿元和1.55亿元,此外,从光大银行11月26日-11月28日累计的成交情况来看,机构专用席位排名成交额第一位,三个交易日累计买入6.23亿元;交通银行的情况更为明确,11月28日的买入前五名席位中,有四个席位是机构专用席位,买入金额分别为1.43亿元、1.29亿元、1.26亿元、1.02亿元;平安银行的成交记录显示,买入前五名包括一个机构席位和国泰君安交易单元(010000),二者分别买入1.96亿元和8200万元;宁波银行的成交记录显示,买入前五名中有两家为机构席位,买入金额均超过2630万元。
从平安银行2014年年报来看,私募资金非常活跃,是该行前十大股东中增持力度最大的一类机构投资者。此外,两个全国社保基金组合均进行了增持,而基金的态度更像是减仓(由于只能看到前十大股东,目前不能准确判断基金的整体态度,必须等待基金公司披露年报),目前前十大股东中显露出来的基金的合计持股量有所下降。
由于目前披露出来的信息有限,银行股上涨背后的主力资金并未充分暴露,2014年年报以及紧随其后的今年一季报披露期无疑是最佳的观察窗口。
NO.3
互联网+金融拉存款or杀存款?
互联网金融落地之初,曾被视为银行的对立面,甚至被誉为"存款杀手"。不过,随着银行自身纷纷发力进入,互联网金融与存款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平安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橙e网"注册客户近22万户,以"橙e网"为中心的各项公司网络金融业务发展迅速,新增日均存款1323亿元,总收入超过65亿元。此外,截至报告期末,平安银行个人网银客户数734万,较2013年年末增长62%;口袋银行客户数达540万,较2013年年末增长338%;2014年平均电子渠道替代率达93.2%;平安橙子自2014年8月成立以来,客户数已达51.4万户。
在上市银行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风头最盛。从平安银行的情况来看,其对吸收存款"加分"作用显现;在多个券商的年报分析中,平安银行的"金橙"都被视为业绩贡献的"综合高手"。
不过,对于上市银行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对于存款的分流压力还是不容小觑。金融分析师也在研报中提醒,"去年第四季度,平安银行存款余额环比仍维持在低增长,显示了理财产品的确对银行负债端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而且,由于各家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步伐不一、模式不一,存款所受到的冲击流失压力也很难以一概判断,即将陆续出炉的年报无疑是最好的试金石。
NO.4
物理网点是否达到峰值?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原本最为重要的网点似乎在一夕之间变得可有可无。
不过,从平安银行的2014年年报来看,该行的物理网点还没有达到饱和拐点。去年,该行新增5家分行、214家支行级机构;截至报告期末,共有43家分行,747家营业机构,其中,社区支行129家。具体来看,平安银行2014年新增124家持牌开业社区支行,截至报告期末,已有13家社区支行新增资产过亿元。
其他股份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的情况与平安银行类似,物理网点的价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互联网金融所挤压,但是很可能尚未达到边际。不过,对于已经密集布局的五大国有银行来说,机构网点的价值却可能在缩水。因此,国有大行物理网点的扩张速度很可能弱于股份制银行,甚至可能在特定时间采取收缩态势。当然,除了平安银行情况已经明确外,其余银行的具体数据还需在年报中寻得答案。
NO.5
优先股再融资性价比如何?
上市银行的2014年年报,将迎来优先股的首次亮相。对于上市银行来说,优先股将带来怎样的资金支持和股息率压力,自然也是年报的待解之谜之一。
由于目前平安银行的优先股预案仍处于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核准阶段,年报中相关文字并不太多。
但是,对于已经完成首批优先股发行的上市银行来说,优先股恐怕就需要多占些笔墨了。对于二级市场来说,优先股究竟是"令人生畏的股权再融资"还是"相反可以替代股权再融资"曾经引起争议。不过,从记者获得的业内信息来看,上市银行对于优先股6%左右的股息率普遍还是"窃喜"的;对于相关机构来说,在降息周期中,提前锁定6%的收益率也绝对可以接受。
记者注意到,在上交所挂牌的银行优先股目前还比较"闲散",仅兴业银行优先股曾有过少量溢价交易,交易双方均为机构席位,其余优先股仍处于沉睡状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