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福建水泥(60080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3 14:21: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福建水泥(60080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水泥行业。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抗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海港工程、国防建设等新兴行业和工程建设。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尚无成熟广泛使用的替代品。

    水泥行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属于投资拉动型产业,具有周期性特征;同时,因水泥产品具有质重、价低、用量大的特点,水泥企业一般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熟料生产基地,在市场端附近建设水泥粉磨基地。水泥产品销售半径取决于运输费用和当地水泥价格,一般公路运输不超过200公里,铁路运输不超过500公里,水路运输优势销售半径在600-1000公里。受水泥生产厂选址布局的局限性及产品销售半径的影响,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行业因施工原因,亦受季节性天气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南方地区的春节及梅雨高温季节是需求淡季,第四季度是需求旺季。北方地区冬季是行业淡季,冬天采暖季基本为市场休眠期。

    我国是全球水泥生产第一大国,水泥产量自2014年创下24.8亿吨历史峰值后,市场需求处于高位并有下降趋势。2016年起,水泥行业开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成为持续性特征。自2022年起,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水泥需求持续下行,行业效益逐渐下滑。目前,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处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大力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阶段。

    2、报告期,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房屋施工面积下降9.1%,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0.0%。受房地产投资持续探底、基建投资增长放缓影响,水泥行业需求持续萎缩。202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

    8.15亿吨,同比下降4.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5年上半年,水泥行业总体呈现出“需求弱势不改,价格前高后低,效益同比改善”的运行特征。一季度,行业实现了良好开局。基建领域在专项债等提前发力支撑资金需求,持续推动基建投资对水泥需求修复,需求下滑幅度较去年有所收窄,库存水平也好于去年同期,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有较大上涨,效益回升明显。但进入二季度,表现差强人意。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下游工程项目和搅拌站开工不足,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同时受部分企业错峰执行不到位,也未有落实按批复产能生产,跨区低价冲击增加,价格加速下跌、跌幅超出预期,多地价格大幅回落且降至低位,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增大。从盈利状况来看,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预计达到150-160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全行业亏损11亿元,实现了显著的扭亏为盈。这一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煤炭价格的下降和一季度水泥价格的阶段性回升。(数据来源:数字水泥网)

    (二)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熟料的生产及销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共7条,熟料设计产能954.5万吨、配套水泥产能1240万吨。公司生产基地布局在福建省的永安市、南平市、泉州市、福州市、宁德市等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建福”和“炼石”两个品牌的各等级硅酸盐水泥,以及还取得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两个特种水泥的生产许可。公司产品通过公路、铁路运输将产品送往目标市场,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房地产开发、农村民用建筑等。

    (三)公司的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对生产所需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以招投标、询比价方式进行集中采购,对福建省产量不足的原煤(无烟煤),还采取定点定矿采购的方式加以补充,对福建省没有的烟煤还通过与合作方联合采购方式进行采购。

    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各区域市场需求,统一制定生产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生产基地,由各基地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销售模式:公司销售实行“统一销售、集中管理”,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销售网络。

    资金管理模式:公司对资金实行统一归集管理,各基地(单位)的日常经常性开支由其负责,大额资金开支由公司统一审批。

    (四)市场地位

    公司为福建省水泥行业传统龙头企业,专注水泥主业发展,持续提升资产质量。2006年12月,公司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列入“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中重点支持的60家企业之一。根据中国水泥网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公司水泥熟料产能排行第24位,居福建省内第一位。

    公司“建福”“炼石”商标及有关水泥产品曾连续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等荣誉。公司水泥产品在福建省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在福建省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前列。

    (五)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泥产销量、销售价格及生产成本。公司水泥销售区域以地处闽西北的永安建福、安砂建福、顺昌炼石三大生产基地为核心,并在福州、宁德布局粉磨站,通过陆路运输向周边市场辐射,主要集中在福建本省,在省内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公司业绩的主要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情况紧密相关。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1.3%,降幅扩大15.5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同比增加23.4%,增速加快15.3个百分点,此外受上半年较长时间的降雨影响,水泥需求总体小幅下滑。本报告期,公司采取灵活竞争策略,加强精准营销,实现水泥销量略有增长。

    本报告期,公司积极落实错峰生产,响应和推动区域“反内卷”协同,加强精准营销,实现水泥平均售价同比增加15.82元/吨,涨幅7.33%,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10%。公司生产成本主要受煤炭、电力价格影响较大。本报告期,受益于煤炭价格下降,使得煤炭采购成本下降,同时大力落实费用管控和各项降本措施,使得公司商品的销售成本下降22.56元/吨,降幅9.76%,商品销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7.25个百分点。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开展“稳经营提效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专项行动,以“巩固提升”为主题,严格落实“资源掌控、精准营销、精益运营、人效提升、费用管控”五项重点工作举措,努力推进年度经营目标。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产熟料279.15万吨、水泥330.17万吨,同比分别增加3.66%和3.75%。公司销售商品(水泥、商品熟料)销量331.64万吨,同比增加1.10%,商品平均售价(不含税)同比增加16.08元/吨,增幅7.48%,商品平均销售成本下降22.56元/吨,降幅9.76%。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86.44万元,同比增加8.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6.7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885.37万元,同比增加263.76%。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创于1958年,具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为福建省传统龙头企业,相比省内其它水泥企业具有以下优势:

    1.品牌优势:公司拥有的“建福”“炼石”两个商标,曾连续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在其目标市场的认同度和知名度较高。

    2.自有铁路专用线优势:公司建福厂、永安建福、炼石厂等多个水泥生产基地都拥有铁路专用线,特定市场具有物流优势。

    3.品质优势:公司坚持质量领先的品牌战略,以“客户满意是我们质量的标准”为第一核心价值观。公司水泥产品曾连续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等荣誉。公司产品先后运用于水口水电站、长乐国际机场、厦门机场、青州大桥、厦门大桥、安砂水电站、五里亭立交桥、福州地铁、福厦高铁、高速公路等众多标志性建筑及重点工程项目,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客户信赖。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福建水泥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