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华泰证券(601688)发布2024年年报,该份财报由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并对财报中的关键审计项目说明如下:
一、第三层次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评估
项目内容
- 事项描述
- 华泰证券主要使用活跃市场报价和估值技术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进行估值。
- 对于第三层次金融工具,包括债券及其他债务工具、未上市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场外衍生合约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泰证券第三层次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人民币92.39亿元,第三层次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06.32亿元。
- 由于第三层次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金额重大,其估值技术的选取以及重大不可观察输入值的确定均依赖管理层的重大会计判断和估计。
审计应对
- 审计程序
- 了解和评价华泰证券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评估相关的流程及关键内部控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 评价管理层对第三层次金融工具估值时所采用模型的适当性。
- 选取样本,查阅相关投资协议,识别与金融工具估值相关的条款,并评估其在估值过程中的应用。
- 针对所选的样本,评估管理层估值时所采用的重大不可观察输入值及可观察输入值的适当性。
- 在内部估值专家的协助下,对第三层次金融工具进行独立估值,并将独立估值结果与华泰证券的估值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华泰证券估值结果的合理性。
二、融出资金及股票质押式回购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评估
项目内容
- 事项描述
- 华泰证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融出资金及股票质押式回购金融资产的损失准备。
- 管理层在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时运用的重大会计判断及估计包括:判断融出资金及股票质押式回购金融资产的阶段划分,采用风险参数模型评估其减值准备,结合担保物价值及融资人的偿还能力等因素判断其可收回程度。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泰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形成的融出资金账面余额为人民币1,343.12亿元,减值准备余额为人民币17.66亿元;股票质押业务形成的股票质押式回购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为人民币35.39亿元,减值准备余额为人民币4.88亿元。
审计应对
- 审计程序
- 了解和评价华泰证券与融出资金及股票质押式回购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评估相关的流程及关键内部控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 在内部信用风险专家的协助下,评价管理层所使用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所使用的关键假设和参数的适当性及合理性。
- 评价管理层确定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和已发生信用减值的标准是否合理,并选取样本,检查上述标准的运用是否适当。
- 选取样本,检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主要数据输入值是否正确,并检查其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对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选取样本,评价管理层基于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担保物及其他信用增级的回收计划等预计的可回收程度而计提的减值准备的合理性。
三、结构化主体的合并
项目内容
- 事项描述
- 华泰证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管理和/或投资各类结构化主体,包括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基金及合伙企业等。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泰证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总资产计人民币357.23亿元,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总资产计人民币6,210.57亿元。
- 判断是否存在控制包括三个要素: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因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有能力运用其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的金额。
- 华泰证券综合考虑其自身直接或间接享有权利而拥有的权力,评估所持有结构化主体连同享有的管理人报酬所产生的可变回报的风险敞口是否足够重大以致表明其对结构化主体拥有控制。
审计应对
- 审计程序
- 了解和评价华泰证券与确定结构化主体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相关的流程及关键内部控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 选取样本并执行下列审计程序:
- 检查相关合同和文件记录,了解结构化主体设立的目的,评估华泰证券对于其对结构化主体权力的判断是否合理。
- 检查华泰证券对可变回报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作为资产管理人获得的固定管理费和浮动业绩报酬,以及因持有结构化主体份额而获取的回报等。
- 分析华泰证券对结构化主体的决策权范围、其他方享有的实质性权利、提供资产管理服务而获得的报酬水平以及因持有结构化主体中的其他权益而承担可变回报的风险等,检查华泰证券对可变回报的比重和可变动性的分析,判断华泰证券在结构化主体交易中是担任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角色。
- 通过执行以上程序,评价管理层对结构化主体是否合并所作出的判断。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