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行业聚焦 - 原料 - 正文

[原料]过度抛空导致铜价仍存在上涨基础 国储抛铜调控须谨慎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雪峰 2005-12-05 09:57: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黄金价格突破500美元/盎司为代表,上周几乎所有金属都开始...
以黄金价格突破500美元/盎司为代表,上周几乎所有金属都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其中LME现货铜价达4555美元/吨,而国内铜价也创下39900元/吨的历史高点。尽管国储抛铜起到一定调控作用,但货源紧张,LME高达21万手的过度抛空仓位,使得铜价仍有上涨潜力。
  
  国储抛售有一定成效
  铜价大幅上涨显然没有达到对调控寄予厚望的投资者的预期,但国储抛售仍起到一定成效。按照LME金属价格从10月份至今的涨幅计算,铜、铝、铅、锌四品种中,铜价涨幅最小,只有13.28%,而锌的涨幅却达到25.23%,即便一向由于缺乏“中国因素”而滞涨的铝价也表现突出,涨幅达到18.08%,远远超过同期铜的表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国储抛售调节,铜价涨幅恐怕会更高。
  
  客观看待中国因素
  由于国储的高调调控,市场焦点都转移到国储操作上来。但实际上,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发现价格,不同类型的市场,只是价格发现效率不同。在拥用130万吨库存和即将交割20万吨的传言中,在连续4次集中竞价销售中,铜价还是选择了顽强向上的走势,足以说明市场本身的强势。而近期铜价在基本金属中涨幅之小,也说明了铜价上涨并非因所谓的基金“逼空”所致。
  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吸引了全球目光,近年来一些中国需要的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惊人,致使“中国因素”引发资源价格暴涨的观点日渐盛行。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因素是全球的,既包含中国因素,也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据预测,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仅增长6%,而国际原油价格却从年初的40美元最高涨至70美元,目前也还在60美元左右盘旋。而中国对外依存度超过70%的铜资源,其价格从年初的3200美元涨到目前的4500美元,涨幅却不及原油。
  
  平和对待铜价走势
  尽管铜价涨幅和牛市周期都远远超出多数投资者想象,但正如技术分析所言,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市场行为反应一切。无论是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还是政策制定者,市场经济要求各方顺应市场趋势,不能逆势而行。由于自身判断失误而未能正确操作,就一味指责市场是扭曲的、脱离基本面的、是被操纵等都是不足取的。
  从全球供需关系看,90年代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勘探投入不足,导致今年铜矿产量供给远低于预期,其中矿石品位下降是最主要因素。以中国为例,今年电铜产量增幅达到20%以上,但1—10月铜精矿含铜量产量增速不到5%,且因自身产量基数偏低,所能提供的资源总量更少。预计今年仍维持在60万吨左右。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虽然铜价由14000元/吨上涨到39000元/吨,但国内已探明储量中排名第一的玉龙铜矿和排名第三的多宝山铜矿,其开发也仅开始,距真正投产尚需时日,其他铜矿资源的开采更为遥远。全球其他地区也不例外,智利1-10月铜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9%,说明高铜价未必能带来相应产量的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参与者如果盲目抛空,必然陷入困境。从本轮铜价上涨起因分析,正是过度抛空引发的空头回补才导致铜价一轮又一轮的上涨。目前来看,只要这种过度抛空不停止,铜价还会继续上涨。
  目前市场焦点并不是谁抛售多少铜,而是LME期铜21万手持仓中,所有空头都面临着临近交割时却无货的困境。只要是过度抛售者,都会在止损、迁仓或交割三种选择中难以作出决策。作为生产者还可以通过交割而当即了结,而作为消费者一方来说,即使自身具备交割实力,但全球供应紧张,将自身所需要资源拱手与人,丧失了调控筹码,日后处境难免更为尴尬。
  
  铜工业存在重大隐患
  就消费企业而言,铜价下跌固然好,但他们更希望铜价能够稳定。因为价格波动的风险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需要大量进口铜资源,以满足国内需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短缺问题,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原材料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海外投资,控制铜矿资源及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自身需求。而且,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当自身资源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外依存度也必然会降低。
  目前国内外铜价差已超过5000元/吨,不仅电铜无法进口,而且废铜、铜精矿进口也受到限制,给进口废铜、铜精矿进行冶炼的企业造成极大影响。国内外巨大差价已给我国铜工业发展带来隐患。
  由于价差存在,目前国外铜消费企业已加大在国内铜材的采购力度,国内消费进口铜材的企业也将采购重点逐渐转移到国内能够提供相应产品的企业中来。据笔者了解,这种由于内外铜价差异过大所带来的订单已日渐增多,一些下游用户订单甚至已根据上海期交所cu0611合约价格签到2006年的11月份。由于这种类型订单的需求通常都为高精度铜材产品,需要利用高纯阴极铜进行生产,所以目前市场上高纯铜、进口铜的供应已经趋于紧张,平水铜和进口铜价差已扩大到500元/吨以上,而且这种价差扩大的趋势仍在延续。
  由于这种市场调节的作用使得国内外的铜价差异不会长期存在,巨大的消费力量将会很快修正这种价差。如果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原因而延缓了这种修正过程,那么未来走势可能更强烈。
  (洛铜集团 张雪峰/中国证券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