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行业聚焦 - 原料 - 正文

[原料]“抛铜数量将远超市场的想象”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秦利 2005-11-11 04:21: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国家物资储备局首度回应抛铜事件“抛铜数量将远超市场的想象”———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负责人王会民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记者秦利  “抛铜数量将远超市场的想象。”  就在市场对国家物资储备局......
国家物资储备局首度回应抛铜事件“抛铜数量将远超市场的想象”———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负责人王会民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记者秦利
  “抛铜数量将远超市场的想象。”
  就在市场对国家物资储备局连续重拳出击干预铜市众说纷纭时,昨日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负责人王会民接受本报专访时再向市场亮出上述重拳,并欲坚定打消市场对国储干预铜市效果的怀疑,他称,“怀疑调控效果只是因为市场不知道我们将抛售多少吨铜。”
  近日来,国家物资储备局先是增加期货交易所铜库存、接着在期货市场建立空单、下周将在现货市场销售2万吨储备铜,国储连续重拳出击干预铜市且不同寻常的高调,让铜行业和市场纷纷侧目。更有知情人士透露,国储将在12月和明年1月继续出售储备铜。
  国储此番出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王会民指出,国储局选择目前抛铜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缓解铜需求紧张局面,另外一个目的是抑制铜过快的产能增长,配合国家对铜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
  这是抛铜事件以来,相关负责人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抛铜源自对行业调控
  王会民指出,目前国内铜价高企,已经影响到了很多铜加工企业的正常经营,有些用铜加工企业已经处于停工待料甚至停产状态,铜市场目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国储希望能通过此次拍卖缓解铜供需矛盾的紧张局面。
  同时他还指出,由于铜价上涨过快,很多企业认为有利可图就大肆扩张生产能力,这些企业都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不加控制将走以前铝和钢铁行业的老路,其给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不可收拾。日前为了抑制铜过快的产能增长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调控政策,国储局选择此时机抛铜也是为了配合国家对铜行业的调控政策。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底中国冶炼产能为163万吨,到2007年底,冶炼能力将会达到370万吨。我国投资于电解铜的生产能力扩大数字非常惊人,国家面临着很大的调控压力。
  国家发改委日前提供给媒体的一份通稿指出,铜冶炼是资金投入高、环境影响大、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铜冶炼行业的盲目投资行为,不但使现已探明的资源难以保障、环境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及淘汰落后难度加大等问题更加突出,还会导致市场过度竞争,铜冶炼企业生产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全面亏损,严重影响到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抑制铜产能的无序增长。
  怀疑效果是不知道抛铜数量
  市场分析人士对国储抛铜的作用一直表示怀疑。某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从上周传出抛铜的消息,目前铜主力合约只下跌了400点,目前铜价格开始逐步企稳,现货价格的升水又达到了700点,国储抛售2万吨铜对市场影响似乎有限。昨日沪铜主力合约0601上午走出急跌行情,最高跌170点,但尾盘在买盘的推动下逐步收复失地,最后仅微跌10点。
  对上述怀疑,王会民表示市场有这样的看法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市场不知道我们将到底出售多少吨铜,国储售铜数量预计要比市场估计的数量高很多,怀疑调控效果只是因为不知道我们将抛售多少吨铜。”据了解,业内人士和交易商此前预计,国储局将在国内外出售约10万吨铜,以抑制处于纪录高位的铜价。
  对于能否影响LME铜价同步下跌,他指出,不管能否拉动铜价,至少国内企业可以不从国外高价进口铜,对国内企业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而在近日以来,期货业对国储将抛铜数量一路加码,传闻最高抛铜量将达到50万吨。
  不能证实空头头寸被套
  王会民同时向记者证实中粮期货是国储从事期货交易的一条通道,并称“那只是通道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通道”。
  对于市场流传国储在伦敦有大量的空头头寸被套的说法,王会民说,“我也听说了这个传言,但我不能证实这个事情,因为不是我们操作的。”
(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