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2025年9月贸易数据点评:基数效应外,出口表现仍有韧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评
进、出口增速超预期走高,但中美贸易摩擦近期再度升温。按美元计,2025年1-9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出口同比增长6.1%,进口同比下降1.1%。9月单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增速较8月回升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3%,增速走高3.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上升7.4%,涨幅扩大6.1个百分点,均高于市场预期,贸易顺差为90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扩大86.9亿美元,较8月收敛118.8亿美元。中美贸易摩擦下,我国出口商正在将重点转向欧洲、东南亚、非洲和印度等地区,加之受极端天气扰动去年同期为低基数,因此9月份我国出口依然保持较强韧性。从海外经济景气度来看,后续随着美联储降息,外需或逐步企稳回升,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7%,较上月小幅走低0.2个百分点,整体波动不大。但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美国政府关门危机持续,或对外需走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00%的新关税,还将在同一天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若该关税落地,中国出口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但对非美地区的出口或形成一定缓冲垫,减轻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另外,国内“金九银十”到来,以及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力内需,预计将继续支撑进口增速。
对美国出口降幅收敛,对非美国家出口延续较好增长态势。1-9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7767.9亿美元,同比增长8.6%,持平于1-8月增速,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6.6%,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同比上升4.3%,增速走高1个百分点,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同比下降15.6%,降幅继续扩大1.2个百分点,与日本贸易总值同比增长5%,增速走高0.8个百分点,与韩国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1%,由下降转为正增长。9月份,我国对欧盟、韩国出口涨幅扩大,对美国出口降幅收敛,对东盟、日本出口增速回落,但仍保持正增长,另外,我国对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出口实现了双位数增长。9月单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降幅收敛6.1个百分点至-27%,对欧盟、韩国出口同比增速则较8月分别上升3.8、8.4个百分点至14.2%、7%,然而对东盟、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则较8月分别回落6.7、4.9个百分点至15.6%、1.8%,对巴西、印度、非洲、澳大利亚出口增速分别为15.8%、14.4%、56.4%和10.7%,均呈双位数增长态势,一方面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增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加快全球化布局。进口方面,9月自东盟、欧盟、日韩进口增速均有所回升,但自美国进口降幅小幅扩大。9月我国自东盟、欧盟、日本、韩国进口增速分别升高3、11.3、9.9、9.5个百分点至-0.9%、9.4%、20.9%、13.1%,自巴西、澳大利亚进口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4.1%和11.3%,较8月份也都有所升高,自美国进口降幅小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16.1%,尤其我国逐渐减少美国大豆进口。其他贸易伙伴方面,1-9月,我国对RCEP伙伴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速走高0.6个百分点至4.7%,连续6个月增速上升,其中出口增速走高0.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走高1.1个百分点;我国与拉丁美洲进出口增速为3%,边际走高1.7个百分点;对非洲进出口增速上升3个百分点至18.4%。
基数扰动下大部分商品出口增速回升,机电产品出口有优势。1-9月,肥料、粮食、集成电路和船舶出口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而成品油、箱包、手机、中药材和鞋靴等出口同比下滑较多,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压力相对较大,但机电产品出口仍有韧性,尤其集成电路、船舶等新兴产业全球需求增长较快。9月单月,粮食、稀土、肥料、通用机械设备、集成电路和船舶出口同比增速超过30%,稀土、肥料、集成电路和船舶连续两个月实现双位数增长,而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依然同比下降较多,如玩具、鞋靴、箱包等出口降幅均在10%以上,家电出口降幅也接近10%。边际上看,基数影响下大多数商品出口增速回升,其中,上游原材料产品中粮食、稀土和肥料出口增速分别回升48.3、62.5和27.4个百分点至37.2%、97.2%、95.4%,下游的玩具、陶瓷等出口降幅继续走扩,玩具出口受基数影响相对较小,纺织品、塑料制品、箱包、服装、鞋靴等出口增速不同程度回升,中游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走高约5.1个百分点至12.6%,其中通用机械设备、手机、船舶等出口增速回升较多,增速分别升高20.6、17.1和7.8个百分点至24.9%、-1.9%和42.7%,而汽车包括底盘、家用电器、集成电路出口增速边际下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速走高2.6个百分点至11.5%。从出口数量来看,9月出口同比增速较高的包括粮食、肥料、汽车、船舶、集成电路、中药材和水产品等,出口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粮食、肥料、水产品和中药材出口增速边际走高较多,分别回升67.8、42.4、12.9和12个百分点至77.8%、68.4%、14.7%、12.9%和14.7%,而稀土、船舶、成品油、集成电路出口增速下滑较多,分别走低27、13.2、9.3和8.9个百分点至-4.3%、17%、-0.9%和16.7%,除船舶外,其他三类商品出口增速走低或是基数所致。
粮食、大豆进口量价同升,大部分上游商品进口增速走高。以美元计,2025年1-9月,粮食、大豆进口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8.7%和7.9%,降幅分别收敛2.9和1.4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3.1%,增速小幅走低0.5个百分点;1-9月,粮食、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分别同比下降16%、7.1%,大豆进口数量同比增长5.3%。粮食进口数量降幅收窄,大豆进口数量涨幅回升,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降幅小幅扩大。9月单月来看,粮食、大豆进口金额同比均大幅走高,分别由下降11%、8.9%转为上涨3.1%、1.7%,而食用植物油进口同比增速下滑23.7个百分点至9.6%。与进口金额走势类似,粮食、大豆进口数量增速走高,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增速下降。大豆进口转为增长或由于油厂压榨利润改善,以及阿根廷临时取消大豆和谷物及制品关税等因素。上游商品中,9月单月,未锻轧铜及铜材、铜矿砂及其精矿、铁矿砂及其精矿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量价同升,成品油、原木及锯材、煤及褐煤进口量价同减,原油进口量升价减。边际上,大部分上游商品进口增速走高,其中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原木及锯材、成品油、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金额增速回升较多,或因“两重”项目陆续开工,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出,国内投资开工预期较好。9月,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0.1%和14.1%,增速均有所走高,其中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进口增速大幅回升至201.3%,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汽车包括底盘、集成电路进口增速走高,而医疗仪器及器械、机床、汽车零配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增速走低。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关税政策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