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把握“人工智能+”关键投资风口:选股逻辑梳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人工智能+的先决条件:大模型能力已经实现跨越式提升、成本断崖式下跌。AI大模型性能大幅提升:2024年以来,大模型在MMMU、GPQA和SWE-bench等测试上快速进步;基准测试之外,人工智能系统在生成高质量视频、编程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大模型正在变得更高效且更容易普及:得益于越来越强大的模型,一套性能达到GPT-3.5水平的系统,其推理成本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下降了超过280倍。在硬件层面,成本每年降低约30%,而能源效率则每年提升40%。随着大模型的不断成熟,用户数量与月活均呈加速上升趋势。
中美人工智能产业逻辑不同,中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中美AI产业发展逻辑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智能的技术路径没有收敛,因此我们需要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1)数据优势:我国超80%数据来自政府,尚处于未被开发的状态,具有极大经济潜力。同时国内高质量数据集提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2)产业链优势: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6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28.9%。制造业+人工智能=机器人,而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智力。(3)市场优势: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4)应用场景优势:“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等具体环境,在推动制造业、办公、家庭、消费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核心在于AI Agent,AI Agent是一种广义上的AI应用,最终都要落地到实际生产场景。
AI+的重点在“+”,而非AI本身。顶层设计强调“AI+”的重点在于与具体场景相结合,体现行业属性,而非技术本身,因此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应当聚焦AI赋能具体场景。关注产业与政策两大催化:(1)产业催化:关注大模型版本更迭(GPT5与DeepSeek V4)带来的投资边际变化;(2)政策催化:2025年7月31日总理在国常会上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应当重视本轮政策的重要性。
关注六大选股逻辑。(1)大模型版本更迭带来的边际变化:本轮GPT5发布的核心在于更低的幻觉率、更低的价格、更强的编程能力等,侧重应用落地。大模型逻辑已从此前的“比谁更强”向“比谁更有用”的范式转变;2、自上而下——直接政策相关:紧扣《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全文以及近期的政策走向,按图索骥,有的放矢;3、自下而上——事件驱动或公司基本面质地优良:自下而上从事件驱动或公司AI基本面角度出发,选择具备事件催化或AI业务落地进展较顺利的相关标的;4、有市值容量的机构品种:大市值(百亿以上)的公司更适合机构投资风格;5、映射美股:AI热点标的已经从上游(英伟达等)向下游应用转移。我们认为这些美股AI应用标的对应的A股公司同样存在投资价值;6、低估值:当前AI应用板块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未来具有较大风险收益比。从低位标的入手,建议关注未来一年市盈率预期在60X以下的相关标的。
投资建议:本文提到了两大催化(产业催化+政策走向)以及六大选股逻辑(大模型版本更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机构品种、美股映射、低估值)。综合以上所有选股思路,具体投资建议参见P23。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与落地不及预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