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点评:缓和期单独延长,关税战日渐微妙

来源:华福证券 作者:秦泰 2025-07-30 17:5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点评:缓和期单独延长,关税战日渐微妙》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美瑞典经贸会谈决定将关税缓和期“如期展期90天”,与欧日在美“大限”压力下相继接受新增关税形成对比。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双方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而在此之前,欧盟、日本两大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均分别在美国极限施压的方式下被动接受了美国加征关税的安排,并分别承诺对美投资。27日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美欧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欧盟对美增加投资6000亿美元,并将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和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当地时间22日,特朗普宣布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关税,日本市场对美国汽车、卡车,以及大米等农产品开放,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可以看出,中美本次延长关税缓和期,与美欧、美日贸易协定存在三点显著差异:一是双方均有意愿主动延长缓和期而非美方单向施压;二是中方持续保有对等反制措施而非单边让步;三是中方未承诺对美投资或大宗采购。这三点差异很大程度上可能代表着未来全球产业分工和供需重构的底层逻辑。
一、美国致力于动员其全部经济政策以提升其国内供需循环,通过关税胁迫他国减少对美供给、增加对美需求的逆全球化政策可能长期化。美国实施普遍性关税,将导致进口商品价格提升需求减少,并也将外溢性导致本土生产成本的边际提升。单独分析这一项政策,无疑是缺乏经济理性的。但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之中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就会发现关税只是其中的一环。7月初特朗普推动的新一轮大规模减税法案通过,美国中高收入及以上群体在收入和消费意愿方面得到额外刺激,同时企业在美本土投资形成产能重新获得高额税收优惠也可一定程度抵消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而严格的边境管控政策既可能令美国居民薪资增速居高不下(从而亦传导至消费需求侧),也可能降低收入汇出削弱内需的程度。近期美国零售、及高频劳动力市场数据均显示其国内需求和供给整体表现尚为良好并未趋势降温,这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我们要对长期逆全球化的政策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欧日等过度依赖对美出口、内需缺乏刺激空间的经济体,可能将长期被美国关税政策所拿捏,产业链面临被美蚕食风险。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其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长期疲弱,造成对美国需求的路径依赖。考虑到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国内生产成本亦相对高昂,其总出口对美国实施关税税率的敏感度是较高的。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因为历史上已经大幅透支财政扩张空间的日本,还是统一关税区乃至货币区内却缺乏主权间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欧盟国家,均缺乏有效的消费内需刺激工具手段和空间(主要是财政扩张),因为内循环的需求侧无法短期有效提振,而不得不被动接受美国的关税胁迫,甚至还需包含
一定程度对美投资(产业链流失)和自美大宗购买(内需流失)的承诺。总结
起来,缺乏内需有效刺激能力、生产成本又较为高昂的经济体,难以改变被美国在需求和供给侧长期蚕食的命运。这些经济体可能是本轮美国发起全球关税战中受冲击最直接、幅度最大的。
三、我国应对美国关税战的“两手抓”政策是成功的,一手抓国内产业链完整性先进性不可替代性以反制关税,一手抓国内风险化解刺激消费和有效投资改善。对外方面,我国产业链具有完整和较为先进、产品性价比高、部分关键领域短期难被替代、外部协同分工较为成熟等他国所不具备的优势,正因如此我国在应对本轮关税战时具有更大的中短期主动权和抵抗能力,在本次缓和期延长之后,预计下半年我国出口下行压力或有进一步的边际缓解,出口展望不必过度悲观。而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政策的逆全球化、孤立主义性质日渐明
晰,欧日等面对美国关税战所处的不利地位也为我国的经济政策应对敲响了警钟——得内需者方可长期占据主动。未来一个阶段,预计国内经济政策仍将紧抓三条主线:化解地产和地方隐债相关债务风险、财政大力扩张刺激国内消费持续升级扩容、财政牵引激发全社会的有效投资意愿。财政政策以及央地关系重构,预计未来在这三条主线中都将发挥极为关键和核心的作用。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或财政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