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深度报告:提振消费:5个方向与17个抓手——挖掘消费空间系列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1月社零同比增速降至3.0%,消费压力仍然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促消费将成为明年的重点工作。本篇报告梳理消费偏弱的原因,并提出提振消费的5个方向和17个政策抓手。
一、消费偏弱的四个问题
(1)从居民收入来看,“工资-GDP”增速差下行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原因,2022年以来,“工资-名义GDP”增速差先上升后下降,社零的季度增速也走出了相同的趋势,而“工资-GDP”增速差又受到“服务业-工业”增速差影响。
(2)从资产价格来看,不要低估财富效应,不要高估超额储蓄。房价下跌时通过收入路径、关联消费路径、现金流路径等3个途径影响消费,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房价涨跌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消费信心的影响都是比较显著的,不要低估财富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超额储蓄≠超额财富,2019年后居民部门超额储蓄快速增长,但居民资产增速在下降,2019-2022年从9.9%降至3.7%,不要高估超额储蓄。
(3)从消费对象来看,相比于前几轮低通胀时期,服务消费需求压力更大,第三产业平减指数出现了历史首次负增长。
(4)从消费群体来看,青年消费的减速可能是过去几年的主要拖累。2020年之前,青年群体贡献了近六成的消费增量,是消费增长的“领头羊”;2020年后,“领头羊”掉队,青年消费增速下降的幅度比其他群体更大,使得整体消费难以维持此前增速。
二、如何提振消费:5个方向和17个政策抓手
促消费政策可以着眼于5个方向的17个政策抓手,我们将17个政策抓手通过“政策时间(短期执行、长期推进)”和“政策难度”两个维度,进行了分类(图21)。短期内,直接消费补贴和生育补贴政策推出的难度最小、概率最大。一些针对特定群体增收的政策空间充足,但推出难度较大,如提高失业保险受益率。总体而言,提振消费政策必然是改革和刺激并重,通过短期补贴扭转消费下行趋势,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中约束消费的部分,释放中长期消费活力。具体而言,这些政策包括:
(一)直接的消费补贴:(1)“以旧换新”等商品消费补贴加力扩围(2)通过“消费券”补贴服务消费;
(二)提高特定群体收入:(3)生育补贴将初婚初育纳入范围;(4)提高失业保险受益率;
(三)增加社保补贴:(5)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6)在居民医保缴费端增加财政补助;
(四)开展服务消费的“供给侧改革”:(7)基本民生类服务要增加供给数量;(8)发展享受型服务要提高供给质量;
(五)改革体制机制中约束消费的部分:(9)错峰休假、落实年假;(10)稳住楼市股市,发挥财富效应稳消费的作用;(11)工业向服务业的经济转型,改善分配;(12)公共支出从投资向消费转型;(13)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补居民收入短板;(14)减少消费限制;(15)土地改革,增加农村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16)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财税改革;(17)新型城镇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服务消费。
风险提示:(1)如果部分改革政策加速推出,可能出现政策超预期效果;(2)如果部分刺激和补贴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短期内政策效果可能不及预期;(3)美国加关税带来外需波动,国内政策应对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