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招银国际《汽车2025年展望: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拂柳吐新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尽管 2024 年的以旧换新政策透支了部分需求,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乘用车销售仍有韧性, 我们预测 2025 年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市占率将达到 57.8%。我们认为 2024 年的部分行业特征如价格战、新车型重要性提升等将在 2025 年延续,同时我们也将看到一些新的趋势,如行业或初现整合之象、 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盈利等。
尽管面临更多挑战, 2025 新车销售仍具韧性。 我们估算今年的以旧换新政策透支了约 150 万台的需求,导致我们预期 2025 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将同比下滑 2%到 2,308 万辆。我们预期在海外销量提升及补库存的助力下, 2025 年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将同比上升 3.8%。我们评估了自主品牌在全球 60 个主要国家的渗透率及发展潜力,预计海外销量在 5 年左右的中期维度潜在规模约为每年 700 万辆(今年自主品牌约 400 万台) 。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将提升至 550 万(其中自主品牌 465 万台),同比增长 10%,低于 2024 年的 21%,主要出于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
自主品牌新车型继续领先, 插混车型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零售和批发销量均同比增长 22%到 1,335 万辆和 1,490 万辆。欧洲由于碳排放标准收紧, 2025 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或超预期。 2025年,自主品牌的新车数量将数倍于外资品牌,我们预期自主品牌2025年在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市场的市占率都将进一步提升。 2025 年,新能源车型将占据 84%的新车数量,更多的增程、更大尺寸且具有性价比的车型将上市。我们预期 2025 年自主品牌批发销量的市占率将达到 70%,插混(含增程)在新能源市场的批发市占率将达到 45%。
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 2024 年是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走向成熟的一年,尤其当我们看到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新能源市占率已经达到 38%,且新能源车的价格带分布已几乎与燃油车一致。 2025 年新能源车或将在大部分价格带及车型级别上占据主流地位,这意味着另辟蹊径的差异化打法将越来越难,而性价比和品牌力将成为关键。销量前 20 的新能源车型所属品牌从 2023年的 7 个降到 2024 年前 10 个月的 5 个,而性价比更要求车企的技术能力和规模效应。这也意味着留给落后品牌追赶的时间已然不多, 2025 或将开始看到行业整合迹象。同时,我们认为投资者在2025年将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亏损的容忍度进一步降低。
推荐标的: 新车成为爆款的可能性以及盈利能力的改善是我们选股的关键指标。 整车厂中我们首选吉利汽车和小鹏汽车,因为这两个车企似乎从最近推出的车型中找到了成功的关键点,这也让我们对其后续车型成为爆款的信心增加。 汽车服务板块, 我们推荐途虎,因其更受益于目前的消费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