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特斯拉“WE,ROBOT”发布会解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西南观点
1.汽车:智驾东风起,移动出行更高效
10月10日特斯拉Robotaxi发布会召开,现场展示50辆Cybercab,没有方向盘、踏板、控制装置。Cybercab成本低于3万美元,2026年或2027年前开始生产.直接层面来看,当前全球Robotaxi渗透率几乎为0,未来想像空间巨大,直接利好运营商、整车商及相关供应商。间接层面来看,Robotaxi将推动L3+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加速,刷新国民对L3车型的认知度从而实现L3高阶智能驾驶的加速渗透。当前国内及全球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仍然较低,特斯拉引领行业变革,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升级迭代,FSD入华进程有望加快。这将推动其他汽车品牌加快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持续推动降本;加强消费者教育;推动全球各国出台相关政策。建议关注国内外智驾领先的主机厂、Robotaxi增量零部件及智能驾驶产业链细分板块,包括智驾域控、座舱域控、摄像头、激光雷达、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
2.海外:Robotaxi首度亮相,风物长宜放眼量
本次We Robot发布会展示了特斯拉在智能化、移动出行方面的全新构思,包括Robotaxi产品形态、路线图、运营成本,机器人的远期成本等。
1)Robotaxi有两个产品形态:乘用车Cybercab、公共交通车RoboVan。它们没有方向盘、踏板、后视镜和控制装置,搭载更强的AI5算力系统,配置无线感应充电技术,放在感应充电器上即可充电;其中Cybercab可乘坐2人,RoboVan可搭载最多20人,也可运输货物。
2)Cybercab量产时间预计在26年或者27年之前。Cybercab的车辆成本将低于3万美元,运营成本预计0.3-0.4美元/英里(包含税费和其他费用)。
3)特斯拉计划明年将在德州和加州推出无监管的FSD,现有车型会先在美国监管机构批准下实现。
机器人方面,本次发布会展示的新一代机器人在智能化、人机交互、运动流畅度等方面进步显著。为汽车研发的电池、电力电子设备、电机、软件、AI等也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其大规模部署会大幅降低成本,马斯克透露机器人长期目标成本到2-3万美元。我们认为,影响Robotaxi推出和Cybercab量产进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1)由于价格低于3万美元,Cybercab需要特斯拉推出更便宜的车型,有一定的研发生产周期;
2)FSD何时达到L4级别的能力;
3)Robotaxi的无监督自动驾驶要经过监管机构审批,后续建议关注审批进展。
3.传媒:科技发展,娱乐载体扩容债
1)足够的潜在载体规模:根据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24年中期,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亿台,其中新能源汽车约2472万台,拥有驾驶资格的人数接近5亿人。根据以上数据,汽车已经在我国拥有非常高的保有量,一旦技术突破,其用户规模有望推升出千亿级娱乐消费市场。
2)汽车具备娱乐设备的核心要素:汽车作为一个娱乐载体,其以下特性决定了其可以作为载体推动一个大体量的娱乐产业。a)用户够多(第一点已经论证)。b)时长足够。如今的社会活动模式,出行时长相对过去进一步拉长,使得居民在汽车内的时间已经足够完成娱乐体验。c)无需考虑设备体积。相对于手机,需要考虑设备性能和设备重量(体积)的平衡,汽车因为体积足够大,娱乐设备带来的重量和体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导致汽车可以实现很多手机无法承载的高质量娱乐体验。d)隔绝的环境。汽车的私密性导致用户可以进行完全沉浸,不用担心任何外界干扰。
3)智能驾驶解决车载娱乐核心痛点:过去,车载娱乐发展缓慢的核心原因如下:a)驾驶需要的专注性,导致车载娱乐很难发展。智能驾驶技术的全面商用,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核心问题。b)视觉冲突导致车载娱乐感很差。过去,因为人为驾驶导致路况的随机性普遍存在,从而导致驾驶需要调整速度,方向等,来匹配路况信息,从而导致乘客在使用车载娱乐时出现严重的视觉冲突,体验感大打折扣。随着全面的智能驾驶普及和大数据应用,未来由系统统一控制的路况将大幅度降低视觉冲突的出现,本质上改善车载娱乐的体验感。
4.电新:智驾引领新时代,特斯拉产业链受益需求增长
1)锂电池:a)2024年,预计海外EV销量增速30%以上,国内EV销量增速20%左右,成长性仍在;b)产业链整体供需情况仍然较为宽松,产能利用率偏低,但由于不同梯队企业成本差异,行业盈利能力预计已经触底;c)关注各环节出海进度,短期海外或出现供需错配;d)关注前驱体环节一体化进程,看好三元材料中远期市占率反弹;e)消费锂电需求有望反弹,带动相关板块beta机会。
2)储能:a)受益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储能有确定成长性,国内招标规模向好,海外市场对公司盈利至关重要;b)海外市场来看,欧美远期需求无虞,欧洲大储有望接力前期户储景气度;美国储能月度数据现环比改善,同时等待降息落地后美储装机需求释放,建议关注出海实力突出企业;c)国内市场来看,景气度持续向好,但产能严重过剩、出清仍需等待节奏,整体系统价格已处于底部,但反弹时点还需观察,构网型储能政策支持+需求显现,有望解决弱电网痛点,同时构网型有望提振PCS单价,建议关注构网型技术储备、电网协调能力较强的企业。
3)工控:a)工控企业订单拐点在即,2024年有望迎复苏;b)短期国产替代仍为主线,建议关注中大型PLC突破。中长期看好工控一体化出海抢占市场份额,海外布局存在先发优势;c)下游新能源需求维持较好增速,叠加人形机器人及未来更多领域拓展,建议关注相关题材公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高端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光伏装机增速不及预期;新技术量产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电产业链利润下滑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