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由限制清单引发的创新思考

来源:浙商证券 作者:孙建 2023-03-06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周思考:由限制清单引发的创新思考2023年3月3日,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3月2日)发布公告,“对基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构成了极大风险”等无理理由,将华大基因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引发我们对医疗器械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我国正处于突破卡脖子技术,创新产品商业化加速窗口期。

分析专利申请与发布数量、创新器械获批数量与分布、科创板上市公司及细分板块等数据,我们认为,我国现在正处于卡脖子技术突破、创新产品商业化加速的窗口期,在这一时期,创新产品商业化仍是医疗器械公司收入增长加速的核心驱动,建议关注创新商业化加速、所处板块国产替代加速的企业。

(1)创新驱动,发明专利数量快速提升。2012-2020年,我国医药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由70281件/年提升至237324件/年,呈现逐年快速提升趋势,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专利申请量略下滑;以专利公开量来看,2012-2022年,医药相关专利公开量由63151件/年提升至215857件/年,提升趋势显著。我们认为,随疫后恢复,在创新驱动、政策支持下,我国医药相关发明专利数量仍有快速提升趋势,专利的增长也必将促进下游创新器械商业化。

(2)创新器械商业化加速。2022年我国共获批创新医疗器械55个,比2021年同比增长57%,从2021-2022年获批种类上来看,神经植介入、内镜与超声诊断、大型诊疗设备手术机器人等获批数量较多,大部分仍集中在国产化率较低或卡脖子技术突破的领域。我们认为,随2021-2022年创新产品获批带来下游推广加速、产品迭代加速等,下游放量与国产替代均有望加速。

(3)创新企业上市加速,融资多样化助推创新迭代。我们认为,国内创新加速驱动:1.核心技术突破,如CCD一直被海外专利垄断,国产通过CMOS突破促进了下游如内镜、光学相关的基因测序仪等产品的上市,奠定国产替代基石;2.科创板融资多样化,推动创新加速。医疗器械的创新是迭代式创新,需要下游数据、医生反馈以及持续创新迭代所需的资金支持。自2018年11月科创板设立以来,2019-2022年科创板上市企业保持每年10-12家,创新器械相关企业上市加速构建多样化融资途径,助推创新加速。通过对2019-2022年科创板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大型设备、电生理、内窥镜、基因测序仪、蛋白组学、分子诊断等卡脖子技术板块,已有相关公司陆续上市,逐步突破海外技术限制,构建大国核心竞争力。

建议关注创新迭代加速、国产化率有望迅速提升板块。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创新仍将是医疗器械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力,在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的医疗器械板块如内窥镜、起搏器与电生理、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基因测序仪器等已经陆续有企业及产品上市,我们认为,随国内技术突破及相关产品完善,创新迭代与国产替代必呈加速趋势,拉动相关企业收入高增长。建议关注创新迭代加速、国产化率有望迅速提升板块,推荐:微电生理、澳华内镜、华大智造、海泰新光、奕瑞科技、心脉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医疗、迈瑞医疗等;关注:开立医疗、微创脑科学、惠泰医疗等。

表现复盘:中药涨幅最大,整体估值回落涨跌幅:本周医药板块下跌0.55%,跑输沪深300指数2.26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倒数第5。成交额: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为3192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比例为7.5%,较前一周环比下降0.5pct,低于2018年以来的中枢水平(8.3%)。估值:截至2023年3月4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6.7倍,环比降低0.04。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33%,较前一周环比下降6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74.0%)。沪港通&深港通持股:截至2023年3月4日,陆港通医药行业投资1929亿元,医药持股占陆港通总资金的10.2%,医药北上资金环比减少26亿元。细分板块中,各自板块均有不同程度净流出,其中,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净流出较为明显。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根据Wind中信医药分类看,本周除中药饮片(+1.0%)、中成药(+0.8%)、化学试剂(+0.2%)外,均有一定跌幅,其中化学原料药(-1.7%)、医疗器械(-1.3%)、生物医药(-1.2%)跌幅最大。

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除CXO(+0.5%)、医药商业(+0.5%)、中药(+0.1%)有所上涨外,其他子版块均有所下跌,其中API及制剂出口(-2.9%)、科研服务(-2.8%)、医疗服务(-2.4%)下跌较为明显。具体公司看,中药板块康缘药业(+2.9%)、华润三九(+2.1%)拥有不错涨幅;医疗器械板块本周各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陆续发布,2022年商业化投入较大企业,如微创机器人(-14.1%)、微创医疗(-8.7%)等跌幅较大;API及制剂出口板块司太立(-7.7%)、CXO板块美迪西(-6.0%)等也有较大跌幅。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我们认为在医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中对创新的持续鼓励(创新药、创新器械),以2023年度医药策略周期论角度,疫后主线、配套产业链、创新药械处于疫情复苏、政策周期消化、企业经营周期过渡的多周期共振阶段,可能成为未来投资主线。我们推荐预期底部、经营周期弹性体现的中药、先进制造产业链、创新产业链以及医疗硬科技方向。

2023年医药年度策略:拥抱新周期疫情复苏、政策周期消化、企业经营周期过渡,把握2023年医药新周期主线。

推荐方向:疫后主线(防疫产品/药店/医疗服务/疫苗)、创新药械及配套产业链(CXO/原料药)等;逻辑支撑:①疫情周期: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带来诊疗量恢复;②政策周期:控费政策持续优化带来合理量价预期;③产品周期:创新药械产品持续迭代满足未及需求的量。

2023年行业边际变化:后疫情、集采时代“量”的修复。疫情防控持续优化,新冠疫苗、新冠特效药、贴息等医疗新基建放量;卫健委、医保局等配套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政策持续推进,联盟集采促进放量;仿制药集采、脊柱等高耗集采、续标政策规则延续科学、合理化;疫后主线:济川药业、康缘药业、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智飞生物、康希诺,关注眼科等医疗服务;配套产业链: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百诚医药、九洲药业、康龙化成、诺唯赞、键凯科技、健友股份等;创新药械:迈瑞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心脉医疗、奕瑞科技、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科济药业、君实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疫情结束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润三九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