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0亿元,同比增长37.59%;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89.71%;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26.90%;净亏损1.90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2021Q1亏损1.26亿元)。
平安观点:公司营收增长快速,安全服务收入增速接近60%。2021年,虽然整个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公司在市场开拓方面的持续投入,效果正在显现。同时,政策利好也为公司带来了较多的业务机会。其中,《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带来了数据全流程安全保护的需求,公司也研发了以AiGuard 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为代表的十多款数据安全系列产品,数据安全岛产品的技术能力和场景适用性也在提升。2022年,公司收入增长37.59%,其中:网络安全服务实现收入5.89亿元,同比增长59.83%;平台类产品继续维持较快增长,2021年实现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31.99%;基础产品增长相对较为缓慢,增速仅为14.51%。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的平台类和服务类业务收入的比重在上升,收入首次超越了基础类业务。在行业客户方面,除传统优势行业外,公司在金融、运营商、医疗、教育和企业等客户的市场份额呈现进一步上升的态势。
毛利率回落且期间费用占比上扬,公司盈利规模大幅下降。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63.96%,较上年同期低5.01个百分点,其中三大主要业务条线毛利率均较上年下降,人工成本上升是公司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期间费用占比也较上年提升。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达到73.18%,较上年同期高10.37个百分点。 我们看到,公司各项费用率均较上年有所上升,尤其是研发费用率较上年大幅上升了5.86个百分点,达到29.42%。
2021年,公司在数据安全、信创安全、终端安全及智能安全网关等战略新方向相关产品和平台进行了较多投入,人员数量和员工薪酬的增长,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都给公司的费用控制带来一定压力。在上述等因素的影响下,公司归母净利润仅为0.1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信息安全行业面临变革,公司业绩有希望改善。随着新的应用场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等的普及,企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出现了三大变化:从传统PC、服务器、网络边缘到云计算、大数据、泛终端、新边界;防护思想从“风险发现、查缺补漏”转变到“关口前移、系统规划”;核心技术升级从传统的围墙式防护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安全威胁进行检测与响应。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和智慧城市安全等新兴安全领域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凭借深厚的核心技术积累和对政企市场的深刻理解,公司在新兴领域将有较大突破。
尤其是在云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公司的存量市场深挖以及新市场的拓展,都有望取得成效,收入预计将继续维持较快增长,业绩有望改善。
投资建议:虽然公司2021年业绩较上年出现了大幅下滑,但我们认为公司所在的安全服务和平台安全赛道具备非常好的潜力。
公司在数据安全、云安全和安全服务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后续将在安全行业的快速变革中获益。结合公司年报以及最新季报经营业绩情况,我们调低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前值为2.37亿元)、1.50亿元(前值为3.08亿元)和1.74亿元,EPS 分别为1.73元、1.91元和2.22元,对应4月22日股价的PE 分别为74.8倍、68.1倍和58.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毛利率持续下降风险。不同背景的安全厂商同台竞争的可能性增大,比如互联网、传统ICT 企业等,技术、品牌、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竞争加剧,行业总体和公司毛利率都存在下降的风险。2)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公司正在加大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建立多级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中小企业客户。但若公司的新行业拓展策略、营销服务等不能很好的适应客户需求,公司将面临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3)政策风险。公司投入方向和信创、智慧城市建设密切相关,这些领域政策导向性较强,但如果政策支持进度和力度可能出现调整,公司业绩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