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MIM 行业第一梯队企业, 1H22业绩快速增长。 公司 MIM(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技术、客户优势突出,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公司技术体系覆盖 MIM生产全流程,并拓展至其他材料、 设备、 工艺的研发中。公司已切入龙头客户供应链,已成为富士康、立讯、歌尔等知名企业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终端品牌有苹果 、亚马逊、大疆等 ,苹果产业链贡献收入超75%,示范标杆效应强。 1H22营收 2.21亿元,同比+41%,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91%,业绩高增, 5月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发展信心。
MIM 工艺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1) MIM 兼具结构不受限制、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 根据 BCC Research,预计 25年市场规模达 122亿元, 4年 CAGR 达 10%,行业稳健增长。 2)消费电子中智能手机多摄、折叠屏等新兴趋势为 MIM 创造增量空间,智能手表、无人机等产品的出货量仍处于快速增长通道,轻薄化迭代趋势带动 MIM 需求;汽车制造领域,国内 MIM单车粉末冶金零件用量较海外有 2-3倍空间;医疗器械领域, MIM 高精度特性适配医疗器械高要求,有望借助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实现快速增长。
强化业务协同效应,助力第二增长点。 公司深耕 MIM 工艺,推进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同时凭借 MIM 业务的客户资源、技术体系,开拓 CNC、激光切割等非 MIM 生产工艺, 2021年以来其他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快速成长,1H22营收达 0.54亿元,同比+126%, 预计 22年收入贡献将超过 30%。
公司 2021年 IPO 上市募集资金 8.55亿元,投资于湖南长沙 MIM 产品(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泛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二者相辅相成。 2022年 5
月11日,公司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以简易程序进行定增。
投资建议 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为 1.07、 1.50、 2.02亿元,同增 126%、40%、 35%。采用 PE 估值,给予 2023年 28xPE, 目标市值 37.40亿元,对应目标价格为 33.39元/股,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利益冲突风险、对苹果产业链依赖、核心喂料环节依赖外购、新冠疫情反复、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单一、 限售股解禁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