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即将发布,人机交互进入新时代近期,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 将于 9月 30日特斯拉 AI 日公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最早将于 2023年开始生产。 这一人形机器人将用来填补劳动力缺口,执行危险、重复或太无聊而人们不愿意从事的工作。 这款机器人将复用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有望采用特斯拉 FSD 的计算模组和方案。 我们认为,特斯拉即将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有望促使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带动人机交互进入新时代,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有望受益于产业趋势的演进。
感知层:关注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人的增量传感器从感知层来看, 虽然特斯拉的 FSD 采用纯视觉的感知方案,但是当前智能驾驶汽车多传感器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将互相弥补不同场景下的缺陷,从而实现安全可靠的感知判断。 因此,在人形机器人中,我们认为未来也有望搭载激光雷达作为重要的感知单元。 当前,激光雷达也已经广泛应用在如扫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相对初级的机器人系统中,未来伴随技术迭代和规模化推广,在人形机器人中有望成为价值量较高的感知单元。
建议关注:在激光雷达领域布局多年的万集科技。
算法层:关注人工智能算法企业的长期价值特斯拉的 FSD 无论是在感知还是在认知决策的过程中,均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算法的辅助。在感知方面, FSD 搭载了基于神经网络的 Telsa Vision 视觉处理工具,实现对行车环境的解构分析。在分析决策方面,特斯拉也引入了强化学习的算法,利用性能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终端上,无论是车还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需要关注人工智能算法企业的长期价值, 建议关注: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科大讯飞、虹软科技、格灵深瞳。
算力层:关注人工智能芯片的算力支撑特斯拉自研了服务于自动驾驶的超级计机—Dojo,以及自研的 AI 训练芯片 D1。
D1芯片采用 7纳米制造工艺,单片 FP32算力可到 22.6TOPs, BF16算力可到362TOPs,且可实现无缝连接。特斯拉将 25个 D1芯片连接起来组成独立的训练模块,算力高达 9PFLOPs。我们认为,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均需要强大的算力作为训练和推断的支撑,国内 AI 芯片企业也将受益于产业发展, 建议关注: 寒武纪、海光信息。
建议关注智能汽车:德赛西威、中科创达、 四维图新、 道通科技、虹软科技、万集科技。
工业软件:宝信软件、中望软件、中控技术、 赛意信息、能科科技、鼎捷软件。
基础工具: 概伦电子、霍莱沃、普源精电-U、鼎阳科技、坤恒顺维、思林杰。
数字金融:神州信息、中科软、宇信科技、 恒生电子、新大陆、正元智慧。
人工智能: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奥普特、商汤-W、寒武纪。
网络安全:深信服、安恒信息、启明星辰、 天融信、 奇安信-U、信安世纪。
风险提示:
1)疫情加剧降低企业信息化支出; 2)财政与货币政策低于预期; 3)供应链波动加大,影响科技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