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沿“硅片设备+硅片+硅料+工业硅”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不断打开增长天花板,能否跻身光伏千亿市值俱乐部?
一次创业:硅片设备——2010年:全球硅片机加工设备70-80%份额;2018年:全球光伏切片机龙头,国内市占率45%左右。
二次创业:硅片——2019年开始做硅片,2021年硅片利润规模居全球第三,次于隆基和中环。
三次创业:硅料+工业硅。拥有硅料和工业硅的独特的光伏一体化公司,能否跻身光伏千亿市值俱乐部?
2、 超预期因素:业务拓展速度、盈利能力超市场预期光伏硅片:核心竞争力逼近行业龙头隆基股份:已有产能30GW,预计未来以年20GW/年速度递增。盈利能力接近行业龙头。
光伏硅料:自建产能10万吨(第一期5万吨,预计2023年投产);持股27%的30万吨颗粒硅(预计2022年三季度投产);第一期10万吨。成本优势,包头是国内最低电费之一,预计达产后盈利能力有望追赶行业龙头。
3、有别于市场的认知:成本有较大下降空间,对抗潜在的行业盈利下滑趋势;向上一体化打开成长空间。
短期:2022年硅料仍然紧缺、价格战发生概率较小。
中期:切片环节内部化将显著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约3个百分点)。2020Q3到2022Q1其中6个季度单瓦净利均超0.09元。
长期:向上一体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硅片+硅料+工业硅”向上一体化布局,降低硅片单一环节潜在的波动风险。
4、维持“买入”评级,未来2年目标市值1000亿,翻番空间。
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31/56/61亿元,同比增长80%/82%/10%;对应PE为14/7.4/6.8倍(假定25亿可转债转股),PE估值显著低于行业水平。按2024年16倍PE估值(参考行业平均保守给予),合理市值约为1000亿。
5、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技术替代的风险、新冠疫情对光伏行业海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