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为中段核心环节,软包&长薄化方形电池带动叠片机需求: 卷绕/叠片为锂电池中段电芯装配工序核心环节。 相较于卷绕工艺,叠片形成的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稳定内部结构、更高安全性和更长循环寿命等优点, 但面临效率低、设备投资额较高等痛点。我们认为随着我国优秀叠片机厂商加大研发以持续提升叠片机效率、国产叠片机放量实现降本,叠片工艺的低效率、高成本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随着软包占比持续提升&长薄型方形电池快速发展,叠片需求空间广阔:
(1)软包天然适用于叠片工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性能更优越的软包电池占比将不断提升;
(2)新能源车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提出更高要求,各电池厂对此均提出了方形电池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蜂巢能源推出短刀电池、 中创新航推出全极耳叠片电池和 Onestop Bettery 等, 我们认为随着方形电芯尺寸逐步变大&厚度逐步变薄,叠片重要地位日渐凸显。 随着软包电池占比不断提升&方形电芯长薄化发展,我们预计到 2025年全球叠片机需求将超 300亿元, 2022-2025年均复合增速达 43%。
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玩家多选择叠片路线,叠片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根据高工锂电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 新能源、松下等,其中布局软包路线的 LG 新能源、 SKI 等中段工艺为叠片; 长薄化方形路线的比亚迪(刀片)、蜂巢能源(短刀)、 中创新航(全极耳叠片电池和 One-stop Bettery)也采用叠片工艺, 远景动力的部分方形也选用了叠片路线。中段叠片工艺的动力电池厂均有较大规模扩产规划, 将带动叠片设备需求。
目前叠片机仍处于技术迭代期, 我国设备商新老玩家均积极布局: 目前叠片机的 Z 字切叠一体机成为发展趋势, 且效率不断提升。 我国龙头设备商如先导智能、利元亨等均推出了切叠一体机, 效率方面先导智能最高叠片效率达 800PPM(0.075s/pcs)、利元亨正在突破 0.125s/pcs 的速度, 而国外设备的价格和交期不具备竞争力,随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积极扩产,先导智能、利元亨等国产设备商的叠片机已经大批量中标,未来叠片机国产化趋势将日益明朗。除了先导智能、利元亨等深耕锂电行业多年的设备商外,叠片机环节也涌入了较多新进入者, 例如奥特维、博众精工等光伏和 3C 行业设备商, 主要系叠片机市场需求更大&叠片技术路线仍处于变革中,同时新进入者具备相应底层技术。 我们认为叠片机环节具备较高研究价值,
(1)下游电池厂与设备商多为深度合作关系,随着动力电池厂积极扩产,国产叠片机厂商有望获得大批量订单,故需要重点跟踪相关设备商开拓下游客户情况及中标情况;
(2)叠片机技术仍处于迭代中,国产叠片机厂商能否持续提升设备效率、推出切叠一体机等的技术进展也十分关键。
本土重点公司介绍:
(1)先导智能:锂电整线设备龙头,叠片机已获大批量订单。 2022年 3月中标 200+台叠片机订单(切叠一体机和热复合叠片机),最高叠片效率达 800PPM(0.075s/pcs),切叠稳定效率为0.45s/pcs(单工位)。
(2)利元亨:从消费到动力实现整线布局,高速动力切叠一体机取得突破。高速切叠一体机叠片速度达 0.15s/pcs (三工位,即单工位为 0.45s/pcs),同时正在开发整机 0.125s/pcs 的超高速叠片工艺, 现设备已获得行业头部企业的广泛认可,实现批量生产。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先导智能、利元亨; 建议关注赢合科技、海目星、博众精工、 奥特维、 科瑞技术、福能东方(子公司超业精密)、吉阳智能(未上市)、格林晟(未上市)。
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设备技术迭代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