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债券违约事件,与以往多轮违约潮相比,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债券投资人开始对“政府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质疑。相应的,大家也开始纷纷抛售某些国有企业的债券,来回避潜在的信用风险。
当金融机构对国企、城投的“信仰”减弱,当信用债市场定价体系出现紊乱,对于许多债务高企的企业而言,都将面临 3个无法回避的问题:① 债券非标化;② 债务短期化,③ 授信机构集中化。
伴随着信仰走向终点,大量此前被“信仰”所虹吸的金融资源,也将发生重新分配。物极则必反,当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的处境不能更加艰难的时候,一些此前被大家忽视的优质民企,也将在国企信仰收缩的过程中,重回投资人的视野。
而金融机构倒逼国有企业的加速整合的过程,最终,又将加速金融行业本身的整合与出清。当“信仰套息”的红利不再,一场金融机构的加速洗牌,也将在所难免。
信用债市场估值重构所引发的金融资产估值重构,将进一步引发 10亿级别的金融产品的格局重构,而这也是“破刚兑”、“净值化”监管导向下,所必将经历的过程。
违约的阵痛尤在身边,短期看,它甚至有加剧的风险。但对很多人而言,长远看,一场更大的时代红利也已走到了我们身边。
风险提示 监管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