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2020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1)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较2019年水平有合理增加;2)下水煤合同基准价供需双方协商不一致的,仍按2019年度水平执行;3)首次提出中长期合同季度履约率应不低于80%,全年履约率不低于90%。
2.为期三天的2020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12月6日在日照闭幕,与过往年份媒体报道重点说明煤炭供需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情况不同,媒体对本次会议的报道仅限于成立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贸易物流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与日照发展潜力。
行业观点
煤企坚持535不变,但因绿色价格区间不改。2020年电煤价格谈判进入关键时期以来,电企和煤企分别开展价格博弈战,2019年11月25日,11家煤企巨头联合倡议保供稳价在绿色区间500元-570元/吨,市场价格保持在绿色区间,坚持长协基础价535元/吨。对由于2019年4月1日起,煤炭增值税率由16%下降至13%带来的含税煤价下降,煤企认为现货价格的下降已反映增值税下降,绿色区间不变的情况下基础价不应改变。
煤炭供应宽松格局下,电企议价能力提升难同意。2019年随着煤炭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动力煤价格由上半年高位震荡一路下行跌破550元/吨。我们的调研表明,电企对电煤长协的诉求主要有:1)长协价格应低于现货价格;2)取消同卡同价,2019年5500大卡与5000大卡煤炭最高差价达100元/吨,但煤企在长协执行中按照5500大卡电煤价格向电企出售5000大卡;3)取消捆绑销售。2019年,尽管发改委协调解除捆绑销售,不少大型煤企通过从市场采购现货,并将年度长协煤、月度长协煤及现货捆绑销售给电力企业。
电煤长协保量不保价,实际执行价格受市场格局影响。为缓解我国煤电矛盾,发改委提出有利于煤企与电企双方稳定经营的500-570绿色区间。但从历年长协执行情况看,电煤长协一向“保量不保价”,主要目的为确定铁路运输量。2017-2018年期间,受市场供应紧张影响,长协价格并未保持在政府要求的黄色区间600元/吨以下,2018年月度长协均价为632元/吨左右,2018年11月,月度长协价格甚至高出现货价格。因此,当前市场地位提升的电企必然要求改变过往不利电企的合同调控,煤企不肯让步的情况下,电煤合同陷入胶着。我们预计煤企至少应满足上述第2与第3两个条件,否则长协签订将落到2020年1月。
供应格局是煤价的主要决定因素,2020年煤价向下趋势已定。作为完全市场化的煤价产品,电煤价格一直由供需格局决定。2019年1-9月,我国动力煤月度产量累计增速6%,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26%,而1-9月火电增速约0.5%,煤炭供应宽松格局已定。
历史下行区间规律表明2020年煤价或维持540水平。过去十年的动力煤价格呈现显著季节性特征,动力煤价在冬季采暖季(12月至次年2月)上移,并在次年非采暖季(3月-11月)下滑。在上一轮煤价下行周期即2012-2016年期间,采暖季动力煤均价比非采暖季动力煤均价高55-101元/吨,平均值82元/吨。当前,动力煤煤价徘徊在550元/吨左右,即便2020年1-2月煤价上扬至580元/吨,根据历史规律线性外推,2020年平均煤价或不高于540元/吨。
投资建议
煤价下降利于火电板块盈利提升,我们预计2020煤电板块业绩同比增加20%-30%,盈利改善叠加估值修复,带来板块触底反弹,预计增长空间30-50%。推荐华能国际,华电国际,浙能电力,皖能电力,福能股份。
风险提示
电价下降超预期;电力市场化程度超预期;煤炭突发性事件导致煤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