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1月5日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
国家顶层设计出台,政策后续持续推动可期:发改委本次《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确定了智能汽车产业作为后续国家重点支持产业的战略地位。预计后续具体支持细则及各省市支持政策预计将持续出台落地,并带动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目前上海已建设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北京地区已经率先推出自动驾驶新规,后续类似产业支持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战略愿景明确,智能汽车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本次政策指出,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2035年,建成智能汽车强国。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易观智库数据,2015年,智能驾驶渗透率15%,其中绝大部分为低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对应市场规模达到353亿元,以此粗略估计,到2020年,汽车销量上升叠加渗透率提升,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市场规模以上,智能汽车产业链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需多领域协同,国内存弯道超车机遇: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涉及到众多领域,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人驾驶。相关领域包括车内智能人机交互、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及智能交通道路建设等。国内目前存多种发展优势,首先国内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AI、5G通讯均走在世界前列,市场空间方面,国内目前超过2亿汽车保有量,接近3000万辆销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此外国内交通场景复杂,国内企业对新技术采用态度积极,对智能汽车技术迭代升级,产业链加速成熟均有较强推动左右。我国具备在智能汽车浪潮中弯道超车成为产业强国的优势。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建议积极关注智能汽车领域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