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自2014年“11超日债”开启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以来,已有91家发行信用债的公司发生违约。以史为鉴,回顾过去的违约债券有助于帮助投资者了解违约债券特征,从而识别相关公司和债券的潜在风险。本系列即从我国首只违约债券“11超日债”说起。 违约原因分析超日债的违约属于积重难返型。先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改变销售政策,致使应收账款堆积并难以转化为现金,接着在光伏补贴减少和光伏“双反”的双重打击下,营收大幅下降,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超日仍大举投资,最终致使债务负担过重,逾期贷款和诉讼反过来影响公司经营,最终走向违约。
违约案例启示(1)警惕高额应收账款:在超日的案例中,高企的应收账款是公司走向违约的重要因素。对于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较高或者应收账款出现大幅增长的企业,需判断:(a)应收账款的真实性;(b)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2)警惕逆势扩张:投资激进是企业违约较为普遍的一个原因,违约传导路径通常为激进的投资策略--公司自有资源难以支持--大幅举债--资金链出问题,而在行业困境之下,公司的盈利能力本身就面临下滑,能够提供的现金流并不充裕,此时若加大对外投资,特别是举债投资,更容易引发资金链的断裂。(3)警惕不规范的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信息披露常常公司内控不佳的表现,以下信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惕:(a)被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或其他处分;(b)会计机构无法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c)公司无故更换会计机构。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企业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