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宝安转债上市以来,可转债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史,期间可转债市场经历过繁荣,也有过停滞。2017年债券市场较为低迷,但仍有6只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率超过10%,其中的4只将可转债作为其债券的主要投资品种。在18年转债发行规模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基金投资转债的规模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历史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转债持有人以转股的形式退出。2010年以前,单只可转债发行金额相对较小;2010年之后,得益于银行与其他大型上市公司发行规模较大的可转债,转债发行规模扩大。在所有行业中,银行业发行的可转债规模最大。绝大部分转债持有人以转股的形式退出。可转债的退出时间与股市的总体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股市表现较好的2007年与2015年,有更多的可转债选择退出。
可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相关性较高。对已退市的107只可转债的价格与其正股价格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统计结果显示已退市可转债的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高度相关。其中41只可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相关系数在0.95以上,19只可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相关系数在0.90与0.95之间。部分可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相关系数较低,其主要原因为:当正股股价持续下跌甚至大幅度低于转股价时,对于转债而言,由于债底以及债底相关条款的保护,转债价格有一定支撑,此时转债和正股走势不一致,相关系数减弱。
高收益转债依赖正股行情,投资者在股价持续上涨时通过转股实现高收益。按照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的收益率排序,我们将收益率排名前20的可转债定义为高收益可转债,根据相关计算方法得出的最终收益率均在60%以上。高收益转债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与行业相关性不大,但它们的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相关系数较大。当正股价格持续上涨时,转债持有人及时转股。转债市场的牛市也是股票市场的牛市。
转股比例低、转股时间过早、上市首日转债价格过高、股价高点时未及时转股等,是造成转债低收益的主要原因。造成转债低收益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有:转股比例低,转债持有人只能选择以回售、提前赎回或者到期赎回等价格较低的方式退出;转股时间过早,未能将存续期内股价的良好表现转化为持有人的收益;上市首日转债价格过高,一级市场投资者获得了转债的大部分收益;股价高点时未及时转股。
除高收益转债和低收益转债外,大部分转债收益率处于中间位置。该部分转债情况各不相同:部分价格与正股价格相关系数较低,通过条款博弈获得了较高收益;部分转债持有人没有把握住股价高点,错过了最佳收益;部分转债上市首日转债价格上升较多,吸收了部分转债的收益;少数转债未转股比例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