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业绩明显改善,营收创历史新高,成为第一个实现正EBITDA的燃料电池上市公司。根据巴拉德2017年年报显示,第四季度营收为4030万美元,同比增长31%;全年营收1.2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毛利率达到35%,同比提升6%,均创出公司季度和年度的营收最高纪录。公司调整后EBITDA在第四季度增长了18%,达到210万美元,全年达到330万美元,增长134%,并在过去五个季度中的四个季度都实现了正调整后EBITDA,成为第一家实现全年调整后EBITDA为正的燃料电池上市公司。同时公司进一步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关注长期性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2017年是公司未来走向盈利的里程碑。
产品认可度不断提高,未来新订单数充裕已近亿美元。随着公司技术投入的不断加大和产品升级,巴拉德在燃料电池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2018年预计交付的订单将达到9140万美元,并又于近日收到欧洲巴拉德巴士合作伙伴VanHool40台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订单,预计年底前可发货,这批燃料电池巴士将在德国投入使用,是欧洲目前最大规模的订单,这些为公司2018年收入再创新高打下坚实基础。未来燃料电池车辆将成为重型、中型和轻型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生力量,客户会更关注其高续航能力,加氢时间短和载重能力出众等优势。
中国燃料电池产业正是景气高峰起点,助力公司可持续增长。巴拉德2017年在中国的燃料电池电堆和模块组装本土化取得重要进展,其与国鸿氢能的合资公司广东国鸿巴拉德的电堆生产线于9月调试完成,到年底共生产1145套电堆,现拥有生产能力6000套电堆/年,最大产能可达20000套/年。在国内应用于30kW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上,每台发动机集成两套电堆,现6000套/年的产能可对应3000辆燃料电池车辆。根据对合资企业的供应协议,巴拉德现在转变为合资公司的供应商。目前国内已经有上海、武汉、佛山三个城市出台行业发展规划,仅三城的规划到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已经接近万辆,未来对于燃料电池发动机需求可期。目前采用巴拉德电堆的500台燃料电池物流车已在上海投入运营,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对于燃料电池车补贴不退坡,可以预见中国燃料电池产业迈入景气周期将成为公司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欧美业务取得卓越发展,燃料电池业务多点开花。2017年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崛起主要是由于欧洲政府大力发展燃料电池巴士,除前文提到的VanHool燃料电池发动机订单,未来FCHJU支持的JIVE(欧洲氢动力汽车联合开发计划)一期和二期项目还将在2020年前在英国、德国和丹麦等9个城市部署291辆燃料电池巴士。其次在美国方面,公司也已经取得20辆燃料电池巴士发动机的订单。可以看到不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燃料电池车辆的推广运营都进入加速阶段,巴拉德凭借出众的电堆技术,其重载动力装置业务将成为主要业绩支撑和未来盈利保障。
从全球范围内看,燃料电池产业号角吹起,国内产业链初成雏形。目前燃料电池商业模式明朗,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大力促进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下游以交通运输应用为代表率先放量,热电联产和固定式发电也已有成熟产品和规模化运营实例。而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也初成雏形,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品下线开始加速,已经成为全球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对于燃料电池行业而言,2018年如同2006年的光伏行业和2011年的电动车行业,整个产业的景气高峰即将到来。
投资建议。
2018年燃料电池车辆补贴不退破,产业化进程加速进行,建议关注氢能产业链布局完善的公司:大洋电机、富瑞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