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周,资金面延续稳中偏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继续大额净投放,而货币市场利率继续小幅上行,债券收益率普遍上行,除国债外,短端上行较多,期限利差、信用利差收窄;有报道表外理财将纳入MPA考核,如果确定实施反映央行对银行资产端加强监管的态度,本周债市表现一定程度上受到此事件影响。
2、人民币较美元继续小幅贬值,即期市场成交量保持在较高水平,CFETS汇率指数8月以来一直窄幅区间震荡,预计年内保持小幅波动,贬值程度6.8%左右。近期美元指数在接近100节点上有所盘整,上周下降0.3%,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贬值压力,但美国加息前,美元仍有上行压力。预计四季度后期人民币仍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四季度贬值程度或在1.9%左右,年内贬值4.7%上下。
3、4季度商业银行超储率的下降和财政政策姿态将影响货币政策的松紧取向。
本轮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始于2014年3季度,商业银行超储率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降准、长短期再贷款)工具有重要影响。
虽然央行在2014年11月底才开始降息,但2014年2季度商业银行的超储率从2013年4季度的2.3%下降到1.7%之后,商业银行的资金面比(2009年至今超储率的平均水平为2.07%),央行在2014年3季度向银行投放了6381亿的再贷款,其中长期再贷款为4651亿元。年,央行主要通过4次降准向商业银行提供了3.2万亿的流动性,将超储率保持在1.9-2.5%的高水平,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期间,再贷款工具居于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