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产业在中国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华熙生物CEO金雪坤却认为医疗美容行业的商业模式与二十年前相比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产品与设备的供应商、医疗美容服务机构、整形美容从业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处于割裂状态。
产品端继续资本布局
华熙生物主营透明质酸(HA)原料,产量占全球的产量的20%以上,占全国原料的60%,2015年启动了医疗美容生态链战略,对此金雪坤对金融界网站记者说:“过去我们是简单的原料供应商,现在我们想要转型做服务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通医疗美容行业的产业链,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三年前就开始团队组建,目前产品端的布局算是刚刚打开。”
华熙生物从2012年开始做终端产品,其透明质酸针剂产品“润百颜”在临床3年后,2012年7月,获中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CFDA第三类医疗器械认证。虽然华熙生物从上游向下游拓展有较大的推广优势,终端产品2014年实现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84%,占总销售比重提升至33%,但金雪坤表示,公司的终端产品布局并未结束,产品线依然有待丰富完善。
“我们提出了终端+应用+内容+平台的医疗美容生态链,而终端是生态链的基石,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奠定基础,因为整个医疗美容产业上,处于最底层的就是产品,如果不把这里的基础打牢固了,就谈不上生态。目前我们的产品品类已经有了细化分布,但还需要继续拓展。今年我们携手韩国Medytox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中国肉毒素市场,投资法国顶尖玻尿酸实验室,这些都是从产品端入手做的投资,未来这方面还会继续投入精力。” 金雪坤说。
生态链成型核心在于打通资源
对于华熙生物提出的医疗美容生态链,金雪坤认为最核心点就是“应用”和“内容”方面的打通,“产品”和“平台”通过企业自身能够逐步完善,但是“应用”和“内容”就需要与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和整形美容医师联合才能实现,而这需要的是优势互补、数据开放,是目前行业割裂现状最难解决的部分。
“作为中国本土的医疗美容材料提供商,我们了解国内环境,很多医疗服务机构可能仅专注于某几项,而客户的需求却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想建立的平台就是把优质的整形美容资源和客户资源进行共享。在客户提出需求后,眼部整形有最好的医师与设备,鼻部塑性有另一家更精深的团队接手,这样产业链就打通了。然而数据的封闭与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抵触,让这种产业链的整合速度比较缓慢,需要一个个去洽谈。”金雪坤说。
在国元证券(000728,买入)的研报中,对于医疗美容生态链观点是:目前医疗政策逐步放开多点执业,整形美容医生是各科室医生中最容易创业的群体,但医生存在创业资金及医疗设备缺乏、缺少管理经验等问题。如果通过提供综合性方案,特别是解决资金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成为美容诊所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还可以提供终端产品、应用、内容等,会形成非常深的护城河。
显然华熙生物看到了这其中所能带来的消费者粘性与竞争优势,通过提供美容养护解决方案,从整形外科领域向全皮肤美容领域延伸。“想把这个产业链建立起来需要两到三年才能见效,毕竟把国内美容机构和医师整合起来还相对容易,但是要共享客户资源就涉及到太多利益因素,串通在一起并非易事,但我们的战略不会发生改变。”
安信国际研报指出,2015 年是华熙生物医疗美容大平台的战略布局之年,新的产品与技术尚在引进之中,所以对公司的业务贡献并不会特别显著,但公司现有业务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国外布局以产品销售与合作为主
相比国内的医疗美容生态链战略,华熙生物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则相对明朗,金雪坤表示华熙生物的国际化步伐是先从亚太区布局,然后向欧洲、北美辐射。“海外市场依然是以原料产品销售为主,而且市场拓展方式并不拘于自身产品营销,比如我们合作的法国公司,利用渠道优势我们负责他们终端产品在亚太区营销,这也是国际化迈进,未来双方可能就会在法国进行更深入的市场合作。”
金雪坤介绍从用户渗透率上看,医疗美容接受度高的欧美日韩国家,比中国国内市场要成熟的多,虽然中国人口基数大,但是市场还有待培育,而到国外整形的风靡仍然要延续数年时间。“这是因为消费者对国内服务机构,乃至产品信任度不高,这种心理因素对国内医疗美容行业的影响不会很强烈,因为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实力提升,服务会越做越好,国内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