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于10月15日发布。意见明确,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倒挂,急需对症下药 现阶段能够工业化生产的农产品国内价格均高于国外。一方面,主要粮食作物国内外价差大、进口依存度有所升高,主要农产品价差已接近65%的黄箱上限,可通过关税进行调节的空间正逐步缩小。另一方面,世界粮食供应压力不减,国际粮价短期承压、长期有望回升。解决国内市场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对粮食作物需要继续调控保量控价,对经济作物可以放手交还市场以量调价。
消化存量供给的同时,转变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从短期来看,市场化起到调节粮食供给的作用;改革的中期目标是提升国内农产品竞争力;长远战略是将农业培养成为优势部门,从而受益于贸易自由化。总体而言通过农产品市场化改革能够缩小国内外价差,提高粮食自给率、减少主要口粮依存度、控制过剩产能,从长远来看能够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长远促进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由于收储制度存在,粮食价格仍然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未来将通过农业保险、期货等风险对冲手段减少影响,集中精力于提高农企效率。
投资策略
农产品价格改革在推进之处对粮食价格指数(甚至CPI)短期内可能会起到向下压力的作用,但长远而言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反哺农业) 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大家关注国企改革概念的中粮系、农垦改革概念的北大荒以及农企研发龙头隆平高科、大北农。
风险提示
1、国际竞争加剧2、TPP 贸易壁垒形成3、改革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