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进出口形势仍在低位整固,外贸衰退式顺差持续。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508亿美元,同比下降11.4%,其中进口降幅明显超过出口。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跌幅由上月的5.5%继续收窄至3.7%。连续3个月呈收窄趋势,部分反映了人民币贬值的效果;进口跌幅则由上月的13.8%再次大幅扩大至20.4%,为今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反映了人民币升值、内需不振及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9月贸易顺差为603亿美元,与上月持平,同比大增93.3%,衰退式顺差特征明显。
出口方面,9月出口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基础上跌幅继续收窄,连续3个月呈跌幅收窄趋势,反映了外需的缓慢改善以及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刺激效应。其一,从金额上来看,9月出口金额为2056亿美元,较上月增长87亿美元,今年3月以来出口金额逐月递增,反映了外需低迷情况下我国出口形势总体稳定。其二,从出口国家来看,9月EME国家经济形势仍未出现好转,对其出口出现下滑,但对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有所改善。9月对美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0%,与上月持平;对欧盟出口累计同比下降4.3%,降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累计同比下降9.7%,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三,8月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已逐渐显现,成为出口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来看,四季度通常是出口高峰期,加之发达国家经济形势预计仍将保持低水平稳定,预计出口仍将保持稳定增长。10月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我国出口构成威胁,但鉴于协定的正式落地和实际实施还需时日,其对我国出口的冲击是中长期事件,预计四季度出口季节性企稳可以持续。
进口形势依然较为悲观。9月进口金额为1452亿美元,为年内第二高点,但仍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823亿美元。9月进口同比的大幅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去年9月进口金额一次性大增的基数效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三季度国内经济仍在艰难探底,需求仍未出现改善。同时,进口金额的环比增长从侧面反映了进口数据并未受虚假贸易过度干扰,汇改之后进口波动幅度不大。9月宏观及中观数据仍未显露筑底反弹趋势,成为拖累出口的根本原因。其次,9月大宗商品低位震荡,也是进口表现不佳的一个原因。1-9月煤及褐煤、原油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44.5%和40.9%,部分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影响。再次,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后的进口替代效应也是遏制进口复苏的又一原因。未来来看,四季度国内经济及大宗商品市场有望迎来季节性及周期性企稳机遇,对进口也形成一定托底,但四季度衰退式顺差格局不会改变。
政策方面,尽管9月经济数据依然低迷,但我们认为9月经济阶段性见底,四季度企稳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政策为托底经济继续放松的需求已经不大。其次,目前经济形势不佳是产业升级艰难、去产能过程缓慢、内外需低迷等因素导致,并非宽松可以解决,因此再次放松的宽松效果也将有限。再次,从二季度开始,央行降准降息的主要目的即转变为维稳金融市场、防控金融风险,随着四季度股市的震荡企稳,政策托底股市的需求减弱。10月10日央行宣布在9省范围内推广信贷资产再贷款业务,主要目的是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带来的中长期流动性收缩,这表明央行正在积极探索释放流动性的新途径,单纯的降准降息已不能满足央行的政策目标且收效不佳。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四季度继续全面放宽流动性的空间正在不断收窄,未来央行货币政策仍将以PSL、MLF等中短期流动性工具以及新推出的再贷款工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