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行对经济复苏的依赖提高。二月下旬以来,偏弱的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基调转向中性、对IPO重启的担忧抬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市场陷入震荡格局,去年12月以来的估值修复行业结束。接下来,随着旺季的到来,如果经济复苏能够由弱转强,那么一方面会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盈利修复提供动力,推动市场重新向上,因此二季度的市场趋势对经济复苏的依赖上升。
二季度经济继续维持弱复苏的可能性大。消费方面,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低于市场预期的15%,较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这在较大程度上与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影响有关,1-2月餐饮业收入增长8.4%,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如果房地产调控导致房屋销量下降,那么与房地产销量相关的消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出口方面,今年1-2月出口累计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6%,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对经济复苏的支持加强。往前看,考虑到欧洲经济没有明显起色,美国经济受自动减赤机制启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经济复苏进程, 我们倾向于认为,出口难以维持目前的增速,未来会有所回调。
投资方面,1)由于央行在稳增长的同时,强调了控通胀和防风险,货币政策基调转向中性,13年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规范影子银行融资的序幕已经拉开,投资在货币刺激刺激下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小; 2)国五条出台后,房地产投机需求受到抑制,房地产销量可能下滑,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较难持续;3)考虑到企业投资和地产投资的受到制约,经济自主增长动能偏弱,国务院继续将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预计基建投资未来仍有上升空间,在较大程度上为经济复苏提供保障。但持续加大基建投资,将把经济增长固化在投资驱动的路径上,不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加大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所以政府颁布的四部委463 号文,抑制部分地方的融资冲动,13年的投资增长目标也仅为18%,我们认为在达到稳增长的目标后, 基建投资推动经济复苏由弱转强的可能性较小。
围绕升级转型寻找真实成长的投资机会。在经济维持弱复苏的格局下,任务市场缺乏趋势性机会,结构性分化将是主要的市场特征,成长性较好、盈利增长稳定的行业和公司,有望获得估值溢价。从供给端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未摆脱要素投入型的粗放增长方式,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要素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日益减弱,与此同时,增长质量不高,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滋生出企业成本高企、盈利水平下滑、通胀中枢上移、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以持续,升级转型已是普遍共识。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民生保障系统的完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居民需求和公共服务需求同样发生转型升级变化。进一步综合行业的盈利增长情况和当前政策环境,我们建议超配长期看好的医药、餐饮旅游、电子、传媒和公用事业等行业板块,将地产和相关投资品行业由标配下调至低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