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制造业景气度环比回落。7月中采制造业PMI为50.0%,低于上月的50.2%,为5个月新低。其中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继续高于临界点,从业人员及原材料指数低于临界点,与前几个月情况相同,而新订单指数则回落至临界点之下,反映了制造业需求再次走弱。环比来看,生产、新订单、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及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标全部恶化,其中生产及从业人员指标回落至2月以来最低值,新订单则回落至2012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新出口订单回落至2013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可见内外需均出现恶化,内需恶化更为严峻。7月中采PMI与财新PMI走势一致,财新PMI初值由上月的49.4%降至48.2%,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集体下跌、内外需低迷、企业补库存意愿低迷而去库存压力庞大对制造业的负面影响。
7月制造业形势较前几月发生较大转变,其中有多层次原因。其一,从此前数月的PMI数据来看,在国内经济周期性企稳、外需弱势筑底回升的共同作用下,二季度以来国内制造业整体呈现微弱复苏趋势,而6月这一趋势被打破。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再度受创,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标由上月的47.3%大幅降至44.7%,原材料库存也因此下降。其二,6月国内金融市场“股灾”的爆发连累实体经济,成为制造业PMI再度掉头向下的又一主要原因。
部分制造业企业存在资金借道进入股市的情况,在股价连续跌停、市场流动性枯竭的情况下,加之政府呼吁的只“增持不减持”等维稳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流动性受限。此外,去年11以来的疯牛行情成为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市场情绪的“镇定剂”,而6月股灾的爆发和持续演化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也连累了对实体经济的预期。其三,天气因素也是造成7月制造业萎靡的部分原因。连续暴雨叠加高温天气导致企业开工减少,生产活动受限。
未来一至两个月制造业景气度仍将低位徘徊,预计四季度现企稳态势。国外方面,6、7月份希腊事件和中国股灾对外部经济造成一定冲击,我国制造业出口订单下滑,但外部低水平平衡格局没有改变,未来外需有望小幅回升。国内方面,“疯牛”行情不再之后金融市场仍处波动之中,预计震荡将持续至少1-2个月,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未结束,加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未定,企业生产及补库存意愿受限,三季度制造业难有实质改善。进入四季度,在节日因素带动下内需有望阶段性企稳,拉升制造业整体景气度。
政策将继续为托底经济、对抗风险两大目标保持宽松状态。在股灾影响尚未过去、股市持续震荡的情况下,央行为稳住金融风险仍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降准及针对性定向宽松政策可期。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依然严峻,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财政支出有望加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