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4月信贷继续走弱。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079亿元,大幅低于3月的1.18万亿和去年同期的1.05万亿元,显示二季度开局信贷大幅下滑。我们认为实体经济形势加速恶化、投资下滑是信贷大幅走低的根本原因。如我们在4月经济数据点评中指出,4月经济形势较一季度加速恶化,一大原因是政府主导投资的下滑。受此影响,4月投资全面恶化,拉低非金融类企业的信贷需求,成为4月信贷走弱的主要原因。
4月社会融资总量继续同比及环比下滑。4月社融新增1.05万亿,1、2、3月前值分别为2.06万亿、1.35万亿和1.18万亿,显示年初以来社会融资规模不断下滑。分项来看,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3月前值下降了18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上涨300亿元;4月委托贷款、承兑汇票、信托贷款三项同比总计少增2468亿元,显示表外融资继续萎缩,但较3月的5576亿元少增萎缩幅度有所收窄。表内方面,年初以来人民币贷款规模环比不断下降,显示表内融资也在不断丧失增长动能。表内、表外的共同疲弱导致了4月社融规模的继续萎缩,主要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疲弱。
M2增速继续回落。4月M2同比增长10.1%,大幅低于3月份前值的11.6%和2月前值的12.5%,也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13.2%,显示广义货币仍在快速收缩。4月100个BP的全面降准并没有带来货币供应量的相应扩张,证实了在货币传导机制受阻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已经值得商榷。2013年M2增速的下滑是在通胀压力下,央行主动采取的货币供应收紧,而2014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从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渐转向实质宽松,此次M2增速的不断下滑则是由于贷款需求的萎缩。一季度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长7.7%,4月M1同比增速也由3月的2.9%提高至3.7%,显示央行在基础货币供应上已经采取宽松举措,但源头上的放松并未能带来总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M2环比仍在下降,反映了资金使用需求的疲软是M2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实体经济并无资金需求的情形下,再多的资金供给也无法改善M2的弱势局面。
4月的经济及金融数据再次证明,货币政策的一再放松对经济下行风险的抑制效果已经值得商榷。我们强调,此轮经济增速的下降不是突发的危机事件,而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原有增长模式无法持续、经济结构被迫转型加之外围形势不佳所共同导致的,并不能靠货币政策的刺激得到救治。资金需求不足、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背景下,流动性无法流入实体经济,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如果这一屏障无法破除,货币政策的效果仍将继续边际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