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2014年2月份宏观金融数据,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66万亿元,同比增长6.9%,比上月末高5.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6445亿元,同比多增245亿元, 1月信贷投放过猛抬升银行存贷比、存款流失致使2月信贷投放受限低于市场预期,但1-2月的信贷投放保持平稳。由于存贷比受限,部分银行通过压缩居民部门的信贷额度来维持企业部门的信贷需求;在春节消费旺季,短期贷款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可能是个人经营性贷款的额度受限导致银行放缓了经营性贷款的投放节奏。
存款流失依旧继续,:1、2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99万亿元,同比多增1. 22万亿元,1-2月合计增加1.05万亿,同比少增0.83万亿元,增速较13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近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增长对存款带来了较大的分流作用。
2014年3月1日到3月12日,银行股继续以下行寻底走势为主,整体在此期间,中信银行指数下跌2.71%,沪深300指数下跌2.98%,整体银行板块和大盘均创出近期市场新低。 两会后不确定因素加大,主要包括:1、宏观经济面的风险在加大,2月CPI涨2.0%,低于市场预期的2.1%。当月物价超预期回落在于三因素:季节性回落、翘尾因素和经济疲弱;PPI环比降0.2%,同比降2.0%反映经济复苏动力趋弱,而PPI回落可能倒逼去库存,形成正反馈,加大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宏观面隐现通缩之忧;2、人民币贬值究竟为长期趋势还是短期扰动因素,2月份出口数据的疲弱仅仅是春节因素还是趋势性因素?3、央行对整体货币市场流动性依旧呈中性偏紧态度,货币政策可能微调,下调准备金等政策也可能在酝酿中,但是短期还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银行股投资的宏观环境依然恶化,目前支持其估值修复的只有基本面的业绩超预期增长、估值破位以及个股的催化因素,但是整体很难形成全面长期的趋势。3月到4月,银行板块整体可能依旧以弱势区间震荡为主,低估值可能保证获取相对收益,但是获取绝对收益的可能性较小,唯一的变数依旧在于货币政策的调整。 2014年银行股的主要投资风险在于市场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和金融改革措施推进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