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旦教授孙金云:内卷之下企业的生存逻辑与破局之道)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于7月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智驭未来 应势图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接受了网易财经智库独家专访。
精彩提要:
1. “不出海就出局” 的本质,并非对出海的绝对要求,而是企业必须具备全球化抗风险思维。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审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即便是区域市场的深耕,也需纳入全球化坐标系考量。
2. 内卷破局的关键在于两条路径:差异化创新与全球化迁移,前者靠创新打破同质化,后者靠空间换增长时间。
3. 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植根于组织韧性与动态能力两大支柱。组织韧性体现为扁平化结构、充分授权、容错文化,而动态能力则是“能力的能力”——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中迁移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以下内容根据专访整理:
在中美博弈重塑全球秩序、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当下,企业的生存逻辑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从出海抉择到内卷突围,从组织韧性到认知升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在接受202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专访中,通过对产业趋势、企业案例与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为我们揭示了不确定性时代的生存法则与破局之道。
一、全球化重构:从“地球村” 到二元格局的生存挑战
曾经,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大幅降低,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原材料采购、供应链配置和价值链布局,“地球村”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中国企业凭借着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业优势,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在红利分享上出现了不平衡,正在瓦解曾经的“地球村”秩序。孙金云认为,当下的全球化已进入“二元有限全球化”阶段——多边贸易体系被解构,双边协议与“小多边”合作成为主流。这种变化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过去“国内生产 + 全球出口”的模式,在关税壁垒与供应链限制下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下,“不出海就出局”的说法引发了广泛讨论。但这并非绝对,孙金云强调,“不出海就出局”的本质,并非对出海的绝对要求,而是企业必须具备全球化抗风险思维。无论是将工厂迁至越南、通过并购切入发达国家市场,还是重构研发与生产的全球分布,核心在于价值链的全球化重构。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全球化已非大企业专属,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审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即便是区域市场的深耕,也需纳入全球化坐标系考量。
二、不确定时代:内卷本质与企业的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