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王贻芳院士:AI虽能取代很多人,但无法取代最聪明的人,肯定做不了最顶级的物理学家

来源:网易财经 2025-08-05 11:29: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王贻芳院士:AI虽能取代很多人,但无法取代最聪明的人,肯定做不了最顶级的物理学家)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于7月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智驭未来 应势图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带来“物理为AI及AI为物理”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的深度融合正引发双向革命。物理定律为AI算法提供底层约束,AI则成为破解复杂物理难题的新工具,学科边界不断被打破。

“至少在现在来看,很难想象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会实现所谓概念性的突破。也许将来的人工智能能够完成所有的奥赛题,能够像一个博士一样做一个普通的物理学家的研究,但是它肯定是做不了最顶级的物理学家,比如说爱因斯坦,我想它是做不了的。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取代很多人,但是不会取代最聪明的人。”——王贻芳

王贻芳表示,人类很早就有理解大脑工作机制、通过机器重复大脑工作过程或做出人工大脑的梦想。回顾AI发展历史,从上世纪40年代起,人工神经网络概念开始萌芽。80年代,专家系统与模糊数学推动符号运算,但并未形成主流。同期,John Joseph Hopfield(约翰·霍普菲尔德)从凝聚态物理与生物物理交叉领域出发,构建具有非线性响应函数的神经元网络,通过能量最小值法训练参数,这种网络虽然有容错性,却受限于局部极小值问题。1986年Hinton(辛顿)提出分层前馈网络与反向传播算法,规避计算缺陷,引发80年代末AI研究高峰。90年代,因算力限制陷入低谷,本世纪随着计算能力提升与深度神经网络(层数从2-3层扩展至数百层)的突破,结合大数据与概率生成参数,AI在模式识别(如高能物理信号提取)、生成能力(如AlphaGo棋局推演)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贻芳指出在物理研究领域,AI已渗透多个层面。其一,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高能物理实验中,AI可精准区分信号与本底噪声,提升粒子鉴别与物理仿真效率。例如,通过深度学习重建复杂粒子轨迹,使原本模糊的信号得以清晰呈现。其二,自动化控制与程序生成。AI可优化大型装置(如加速器、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参数调控,DeepMind团队已实现等离子体精准操控;国内同步辐射平台通过AI微调生成用户指导内容,提升了设备使用效率。其三,物理知识融合的探索:将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理论输入大模型,辅以对称性约束,尝试推动AI从数据拟合转向规律发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