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500家沪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喜公告 稳增长前瞻信号显著)
近日,沪市529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喜公告,其中,248家预增、112家扭亏、169家减亏。这部分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预计在5890亿元—648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26%—149%。从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释放出明显的稳增长前瞻信号,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未发生改变。
多家公司去年四季度业绩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去年四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迅速回升,GDP环比增长1.6%。沪市多家公司的业绩预告也显示,去年四季度经营富有韧性与活力。按照预告净利润上限测算,近六成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近300家实现同比翻番以上。
有专家指出,去年9月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改善了社会预期,经济呈现回升态势。例如,在稳股市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中国人寿预计实现2024年归母净利润1023.68亿元到1126.05亿元,同比增加100%—120%。“2024年股票市场在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公司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中国人寿表示。
约240家沪市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实现业绩增速由负转正,包括中国船舶、中远海能、海信视像等。海信视像去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逾47.5%的增长,境外销售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向高科技领域延伸、数字化转型等因素助推公司业绩增长。
而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多家沪市公司销售放量、产品价格上涨。例如,去年制冷剂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性上涨,永和股份具备配额优势的产品HFC-152a、HFC-143a等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价格明显提升。
此外,多家沪市公司预计去年四季度经营指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澜起科技预计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4.60亿元,单季度营业收入、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创公司单季度历史新高。炬芯科技也预计去年第四季度的毛利润和净利润创单季度新高。
先进制造领域复苏信号增强
从沪市业绩预告来看,先进制造业领域也是捷报频传,沪市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产业已披露的盈利上限分别为146亿元、79亿元,而这部分公司在2023年的盈利分别为73亿元、1.14亿元。
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去年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浙江医药、华北制药等25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速均超100%。多家公司去年实现销售规模扩大,国药现代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原料药销量增加。
此外,多家沪市公司表示,创新投入转化为业绩增长的路径愈发清晰,高研发的成长逻辑持续兑现。“2021年以来公司新获批仿制药文号32个,新产品收入快速增长,经营效益支撑作用愈发明显。”鲁抗医药预计2024年净利润约3.5亿元—4.15亿元,同比增加42%—69%。
电子行业方面,瑞芯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1亿元—31.5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约5.5亿元—6.3亿元,同比增长约307.75%—367.06%。“2024年,全球电子市场需求复苏,AI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公司长期深耕的AIoT各行业全面增长。”该公司表示,将聚焦新一代旗舰芯片研发工作,打造产品序列的领先布局。
政策刺激订单增长显著
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去年有力促进了内需释放,带动产业链订单量增长。沪市汽车、食品饮料、出行等领域的公司均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印证了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尤其是在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的推动下,汽车、家电行业受益明显。30家沪市汽车公司发布业绩预喜公告,乘用车方面,赛力斯、长城汽车业绩增速分别达345%和85%,商用车宇通客车业绩增速超135%,零部件公司拓普集团业绩增速达47%。
宇通客车表示:“旅游市场从复苏转入繁荣发展新阶段,带动旅游客运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新能源公交‘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地实施,公交客运需求快速恢复。”2024年,宇通客车累计销售客车46918辆,同比增长28.48%。其中,出口销量14000辆,同比增长37.73%,国内销量32918辆,同比增长24.91%。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以旧换新政策对促进内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政策出台,国内乘用车终端市场同比将处于持平状态,国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地方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两新”政策约带动了150万辆汽车的消费增量。
多家沪市公司还表示,去年订单增多、销量增加。拓普集团表示:“公司去年汽车电子业务实现快速提升,实现906%的大幅增长。公司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快速爬坡,去年交付24万余套,市占率持续高速提升。”
扩大内需的支撑点在于消费,沪市公司敏锐洞察市场需求,助推业绩稳步向上发展。东鹏特饮提高全品项产品的曝光率、拉动终端动销,同时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2024年,该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7.2亿元—161亿元,同比增幅40%到43%;实现母公司净利润31.5亿元—34.5亿元,同比增长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