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内地消费板块持续表现不佳,蒙牛乳业、海底捞、途虎等知名企业近一个月股价有所回撤,但随着港股市场回暖,截至2月10日,途虎股价已从底部反弹超10%。这一现象背后,或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导致消费者支出趋于保守,进而对依赖消费的企业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外资机构基于这一观点,对消费行业给出了谨慎的评级。
然而,笔者认为外资机构可能过于低估了我国消费市场的韧性。当前中国消费领域的上市公司普遍处于被低估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新颖,国内主流资金尚未能找到共识的估值方法。同时,国外主流资金因回避“中国资产”而保持距离,这进一步加剧了优质公司价值被发现的难度。因此,尽管短期内市场表现不佳,但长期来看,这些被低估的优秀消费企业仍有可能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以途虎为例,近期大摩研报指出内地汽车售后市场疲软,预测其盈利水平可能有所下降,并据此下调了途虎2024至2026年的盈利预测及目标价。但这样的评估或许未能充分考虑到途虎优秀的商业模式以及发展潜力。
商业模式“碾压”4S店
途虎作为一家深具互联网思维的企业。途虎通过自研系统、自控供应链和对门店的管理能力,塑造了较高的行业壁垒。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途虎实现了介于传统 4S 店和街边夫妻老婆店之间的精准定位,线上下单的方式也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有利于用户粘性的培养。
近年来,途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2023年,依托中国经济的复苏,公司全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36亿元,较2019年的70.4亿元实现了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公司销售成本保持相对平稳,毛利润显著增加,毛利率也逐年提升,从2019年的7.43%增加至2023年的24.70%。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途虎的三项费用率均有小幅度下降,显示出公司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现金余额为13.56亿元,具备充足的现金流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公司具备灵活的定价能力,可以及时调整产品价格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此外,公司的库存周转期约为60天,库存积压风险较低,存货减值也大幅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互联网投资领域竞争格局优异的公司较为难得。以2024年为例,诸如途虎、TME(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携程、滴滴乃至腾讯等,在相近的增速下更容易获得估值溢价。途虎凭借其独特的O2O模式、稳健的增长态势以及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更有可能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标的。
自由现金流有望超预期
有观点认为,全国各地能铺的地方基本都有了途虎门店,因此途虎的成长性似乎在未来存疑。然而,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途虎门店的广泛布局完成,或正是其自由现金流爆发的开始。
例如白酒行业,由于不需要特别重的持续资本开支,较早地实现了正向自由现金流,为投资者带来了稳定的回报。而白电行业也是通过较早地稳固竞争格局,同样表现出对股东友好的特征,自由现金流状况良好。
这些领域的共同点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资本开支下降,而自由现金流却显著增加。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在权益市场上给投资者创造了数倍的回报。
途虎作为汽车服务市场的佼佼者,其未来整体经营性现金流被业内人士看好,认为将保持稳定且超乎市场预期。这一判断基于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受益于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和平均车龄提升,国内汽车服务市场呈现出万亿元级的规模,且预计未来市场增速将保持稳定。汽车服务市场包括维修及保养、汽车清洁及美容、需安装配件等多个细分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将随着汽车保有量和车龄的提升而不断增加。
其次,途虎在完成西部地区最后一块拓店的拼图后,其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截至2024年上半年,途虎已拥有超6300家工场店,覆盖约1700个行政区县。规模化的运营不仅带来了采购成本降低等成本优势,还提高了途虎在供应链上的议价能力,确保了正品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竞争力。同时,规模化也显著提升了行政区县用户的便捷性和依赖性,进而增强了途虎的产品力。
美国汽车后市场龙头O’Reilly在自由现金流转正后积极利用充裕自由现金流进行回购,股价从 2003 年初至今上涨超过 43 倍,估值中枢22倍PE。途虎作为目前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唯一上市公司,截至1月23日收盘,PE仅16倍,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